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荐)教育论文(第20页)

31 次下载 22 页 3906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4合理运动指导

  4.1运动方式以进行有氧活动为宜,应尽量避免有闭气动作的活动如举重,活动与运动要循序渐进,要有规律性、持久性,不宜剧烈,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身体状况、个人喜好和实际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健身操等。

  4.2运动时间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30min左右,有困难可多次进行,每次10-15min,1日内累计达30min,亦可;冬季提倡日出后开始锻炼。

  4.3运动禁忌在指导高血压病患者运动前,首先应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明确是否患有运动受限的疾病。其次对中、高度高血压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表现的应避免竞技性运动,禁忌作过分低头弯腰动作和大幅度快速动作等,运动后以不出现过度疲劳或明显不适为限,运动时的`适宜心率=170-年龄。运动疗法的降压效果持续时间大约为2-3d,其降压效果是可逆的,如果停止锻炼,已取得的降压效果将在2周内完全消失。因此,高血压患者运动疗法必须要持之以恒。

  5心理指导

  5.1认知矫正积极开展高血压病健康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知道高血压是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心身疾病,用现有的治疗方法可获得控制,但容易复发,所以必须坚持长期合理的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高血压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5.2放松训练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身心放松,使情绪达到一种理想效果。放松训练有渐时放松、大面积放松、各种意念放松、呼吸放松、音乐放松、颜色放松以及气功放松等。

  5.3平衡心态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均可影响血压水平,易引起心血管意外,医务人员应协助高血压患者消除焦虑、紧张等的精神压力,指导高血压患者逐渐恢复健康心理,保持心理平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家人交流沟通,多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高血压患者主动改变不良行为,重建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血压,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教育论文14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方式。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需要家庭的抚养,更需要家庭的教养,而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家庭教育教人学会走路、说话,教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无论是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是良好道德品质的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正确的教育。社会活动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游戏、学习、劳动。处于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主要从事前两者,当年龄逐渐增长以后,才慢慢过渡到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劳动中。而家庭正是为儿童提供了最初的游戏与劳动场所,并在家庭中逐渐过渡到参加劳动的过程,这种由家庭逐渐引导的方式,便是家庭教育。所以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础与起点。

  一、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孩子教养行为总体特征的概括,是在抚养教育孩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正确的教养方式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榜样,管束合理;恰当评价与赏识;关爱有加,进行挫折教育;平等沟通,适当引导等都是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与港湾,在这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无形中效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学习成绩更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在家庭教育中,每个父母都应该努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鼓励与赏识。并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恰当评价他们的行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爱没有人可以轻易代替,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也只有充分感受到爱,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去爱;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他们理应拥有自由的空间与独立的人格。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摆正位置,平等沟通、遇到问题民主协商,并在一定时机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命令,令其服从。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更多地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家庭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家庭的不完整,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个健全的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才是最安全与温暖的港湾,完整的家才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障与快乐的源泉。当变故发生时,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往往需要比成年人承受更大、更多的痛苦。这也就造成了,未成年人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由于脆弱敏感导致的过分自卑、由于缺少关爱导致的冷漠自私、由于过分保护导致的溺爱娇惯、由于缺少管束导致的肆意妄为、由于情绪疏导不畅导致的焦虑抑郁或者更加极端的攻击报复行为,这些都是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健全的家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疑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会导致不良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加。然而我们无法避免家庭结构的调整以及家庭变故的出现。唯有做到当问题发生时,给予孩子最及时与正确的疏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结构,重新树立开展新生活的信心,并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才能避免让孩子在家庭结构调整后受到更大的伤害。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