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教育论文(第2页)
31 次下载 22 页 3906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一、幼儿园科学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现在很多幼儿园老师在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中,总是把科学知识的传授放在第一位,而把科学素养的培养放在次要的位置,忽略了对幼儿科学兴趣、好奇心、求知欲等的激发。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总希望让幼儿掌握更多的自认为是实在而重要的科学知识,以为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幼儿将来的学习、成长。可事实是很多幼儿由于被灌输了过多的科学知识,反而丧失了对科学的兴趣,禁锢了他们的思维,致使在实际的科学活动中兴趣索然,处于被动的接受中。我们要意识到:对于幼儿而言,唤醒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强于增加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因为前者能够助推幼儿对科学进行更为持久和快乐的探究,而后者如若掌握不好,反而会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恐惧和避讳,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更不可能自发地去对科学世界进行无尽的探索。换句话说,如果简单地单方面地向幼儿灌输一大堆科学知识,这无异于揠苗助长,对于幼儿远期科学的学习与探索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二)内容形式单调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最好的兴趣萌芽阶段,很多兴趣爱好都是在这一阶段培养起来的。可见,这一阶段对于人的一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如果在幼儿刚刚接触科学的时候,我们就展现给他丰富有趣的内容形式,那就将有助于幼儿催生科学兴趣、树立科学态度、构建科学精神。然而,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普遍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内容呈现上的枯燥,设计上缺少丰富的创意。很多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过程中,过多地依赖教材,对于教材中的指示不加衍生地展现,因此对幼儿的科学引导成效不高。除此之外,在科学与生活的嫁接融合方面,显得功力不够,造成科学与实际生活脱节。大家都知道科学是来源于生活的,而这种科学与生活相剥离的状态,对于幼儿科学精神的触发是没有多大助益的。再者,当前还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教师更倾向于向幼儿开展各种科学实验,而忽视了引导幼儿去观察自然中的种种科学现象,使得儿童对于了解周围世界的奥秘缺乏动力,无法真切地感悟到科学的魅力。(三)内容布局欠合理目前幼儿科学教育内容的框架搭建并不合理,没有充分实现综合性与广泛性的.结合,内容面显得过于狭窄,很难培养幼儿对科学广泛的兴趣爱好。由于幼儿具有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兴趣容易被新异刺激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等年龄特点,所以在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时,应该不断丰富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做到涉及领域尽量广泛,涵盖的内容也更具有综合性,这样才能够让幼儿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好的注意力,从而使科学教育活动卓有成效。之所以在内容布局上显得过于局限,很大程度是由于教师太过依赖教材,教材上有什么内容,教师就讲解演示什么内容,并把幼儿局限在教室里进行科学教育,这样的成效往往不会太高。
(四)教师主导课堂教师主导课堂,从长远来讲不利于教师开展科学教育。这是因为教师将自己置于“权威”的地位,没有充分顾及幼儿的参与和互动,从而缺少来自于幼儿的反馈,以至于教师无法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流程和教育内容,无法收到较好的教育成效。除此之外,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过于强势,树立自己绝对的权威地位,也不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为科学的精神要求幼儿有不断探索的欲望,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老师在幼儿心目中树立起不可动摇的权威地位,打压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所以对幼儿探索精神的培养是有害而无益的。
二、幼儿园科学素养教育的建议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果不注意幼儿在此阶段的学习特点就强行灌输,是无法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的,也无法有效催生幼儿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具体而言,可以着重从下述四个方面入手,力争解决上述问题。
(一)明确教育目标对于幼儿园科学教育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要明确科学教育的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保证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要明确幼儿科学教育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引导幼儿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并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建构的过程,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要培养他们基本的科学素养,而不是让他们掌握大量的科学知识。如笔者曾经参与了一次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观摩课的设计研讨。原来的活动内容为《认识泥鳅》,园任老师在预教时把活动目标重点放在让幼儿认识泥鳅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上,过程按部就班,让按顺序从泥鳅的头、身体到尾巴一一认识,参与预教的幼儿对活动毫无兴趣,提不起精神。在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提议把这个活动设计成《捉泥鳅》,目标重点放在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用不同材质的手套去捉泥鳅,感受泥鳅身体“滑溜溜”的特点。在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各样捉泥鳅的材料:橡胶手套、塑料布手套、麻布手套、纱布手套、滑雪布手套、编织带手套等等,让幼儿用不同的手套在水盆中捉泥鳅,看看哪种材质的手套更容易捉到泥鳅。孩子通过与不同材料的接触,既认识了材料的特性与作用,也感受到了泥鳅滑溜溜的特点,特别是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勇于探索、爱动脑筋的精神,而且整个过程富于童趣,充满欢声笑语,激发了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纵观古今中外伟大的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可以发现,童年时期成人对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和科学兴趣的保护和重视对他们后来取得伟大科学成就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对幼儿开展科学教育就是要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与兴趣,树立基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应该回避大量科学知识的灌输。科学兴趣的激发,能够更好地助推幼儿后期对于科学世界的自觉探索。如果教师只是单方面不停地灌输知识,只会让幼儿加剧恐慌,产生逃避的心理,而不会让他们燃起对科学的热情。由此可见,教师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是十分必要的,有助于对幼儿进行更为积极的引导与推动。在正确的目标指引下,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对教育流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引导幼儿不断探索科学奥秘,启发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并努力地去验证猜想。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就有可能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形成可贵的科学精神。

浅谈交互式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