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安全教育论文【共15篇】(第5页)

本文共计401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总之,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在其他的活动中,体育教师都是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抓教学质量。教师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课教学中的安全性,要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处处为学生着想,要关爱学生。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认真负责,勇于创新,而且还要严格要求学生,有效的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让学生安全愉快的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安全教育论文4

  一、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

  《纲要》中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而幼儿的健康是全方位、可持续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幼儿心理安全需求是其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安全是人追求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此外,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幼儿的心理安全需求出现在婴儿期,这一阶段属于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如果父母和婴儿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既满足婴儿的身体需求,也满足婴儿的心理安全需求,那么,这将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意义

  好奇心强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探索欲望。这种环境既包括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主观的精神环境,如幼儿园中的主要人际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以幼儿探索客观环境为例,国外研究者沃克和吉布森曾进行了一项实验———“视觉悬崖”实验,后来被认为是发展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研究者制作了平坦的棋盘式图案,用不同的图案构造以造成“视觉悬崖”错觉,并在图案的上方覆盖玻璃板。将2~3个月大的婴儿腹部向下放在“视觉悬崖”的一边,发现婴儿的心跳速度会减慢;当把6个月大的婴儿放在玻璃板上,让其母亲在另一边召唤婴儿时,发现婴儿会毫不犹豫地爬过没有深度错觉的一边,但却不愿意爬过看起来具有悬崖特点的另一边,纵使母亲在对面怎么呼唤也无济于事。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说明了,幼儿在婴儿阶段时已经具有心理安全需求的动机,如果没有抓住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时机,导致幼儿缺乏心理安全感,这将不利于幼儿内在探索兴趣的发展。

  (二)幼儿心理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1.人格结构理论和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并依次渐进发展。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快乐是建立在心理安全满足基础之上的,弗洛伊德从人格的最低级阶段就谈论到了心理安全教育的意义。安娜弗罗伊德在其父亲的人格理论基础之上,提出了心理防御机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为了获得快乐、避免痛苦会采取一定的防卫机制,如压抑、否认等具体手段,这些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深刻的影响。安娜弗罗伊德在具体的实施方面对幼儿心理安全教育提供了蓝本。2.蒙台梭利倡导的教育思想蒙台梭利在其教育著作中这样指出:教师要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有准备的环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充满爱与快乐的心理环境;二是指经过教师组织与安排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符合幼儿发展兴趣的、数量适当的材料和教具。在蒙氏教育中,特别注重营造一种充满爱心和亲情氛围的、家庭式的心理环境。众所周知,家是爱的港湾,是一个人情感的归属地。幼儿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生活,更利于其建立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发展真实的自我。

  二、目前幼儿园隐性课程中存在的幼儿心理安全教育隐患

  (一)部分幼儿教师职业品质不高

  幼儿教师职业品质包括思想品德品质、基本文化素质、教育技能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等。但有些幼儿教师认为自己面对的是幼儿,因此降低了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表现出把幼儿教育事业作为谋生的职业追求;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缺乏追求教育专业化的意志。由于部分幼儿教师缺乏应有的爱心和责任心,致使幼儿园虐待事件层出不穷,这将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