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必备15篇)(第12页)

本文共计4210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推行“顶岗实习”制度,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与其他文科类专业相比,具有它本身的特点,具有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因此,必须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大力推行“顶岗实习”制度,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对接。

  推行“顶岗实习”制度就是推荐学生到企业或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即在学校和企业实行交替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由企业与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的职业培训与文化教育,学生同时具有学徒与学生两个身份,教学培训过程由学校与企业分工合作实施。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就是按照20xx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让学生毕业前有机会顶岗实习,这样不仅极大地缓解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同时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也有利于缓解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而且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3.完善职业资格证制度,建立“双证”的教育体系。对于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在完善职业资格证制度的同时,作为学校必须建立“职业资格证”与“学历证”相结合的“双证”制度。只有这样,学生所学才能与岗位能力需求有效地对接。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表明你已经具备相应工作岗位的从业能力。实践表明,一些单位在招聘录用毕业生时也非常关注学生的各种资格证书与工作经验,凡毕业时取得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不仅会很快找到工作,而且起薪标准远远高于无证的学生。

  目前,政府已经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是颁发职业资格证的单位比比皆是,以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为例,除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外还有像中物联、商务部商务从业人员认证中心、交通部等等不下十个单位。这样,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鱼目混杂,因此必须清理整顿颁证机构,完善职业资格证制度。

  4.构建政府—企业—学校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战略体系。笔者认为,高职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涉及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由这三方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供应链人才培养体系。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必须首先建立以学校为核心的合作伙伴关系;其次,政府不仅应该根据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种类与数量,及时地调整专业所需人才数量。而且应该鼓励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双方共享资源;第三实施拉动式的供应链战略,寻找人才培养的驱动力。

  只有构建政府—企业—学校的供应链人才培养战略体系,才能够保证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质量,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钱丹丹.实施“双证书”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xx,(3).

  [2]郭跃.校企“无缝对接”——高职院校人才合作培养模式[J].时代金融,20xx,(1).

  [3]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xx,(1).

  [4]魏鹰.构建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

  [5]陈代芬.物流管理操作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物流技术,20xx,(5).

  [6]李长霞.对培养“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探讨[J].现代技术开发,20xx,(9).

教育管理专业的论文8

  创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培养高效创业人才的必要途径,其目的也是为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而其目前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领域的引进也使它的发展变得更为顺利。但由于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较为缓慢,仍处于教育的边缘地带,没有真正意义上与我国的教育体系相融合。本文就创业教育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的探究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创业教育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发展问题

  (一)教育缺乏科学的定位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在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对创业教育没有一个科学的定位,高校教师一般都只会一味的给学生讲解创业的发展现状和它的未来前景,只简单的把创业教育当做一门专业课进行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业潜能的挖掘,和对学生创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的定位偏离的方向。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