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幼儿教育论文(优秀)(第21页)

本文共计3838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幼儿教育师资水平无法完成去小学化的重任

  由于历史方面的原因,我国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整体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客观上造成了优秀师资力量的流失。南昌市幼儿园教师4729人中,无证上岗率达到58.7%,幼儿教师队伍中,特别是农村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幼儿教育专业训练,这部分人特别容易把他们在小学学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带到学前教育之中;还有些人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缺少爱心、耐心,缺乏做好学前教育工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诉求,这部分人也容易出现小学化行为。这种情况下要求幼儿园阶段只花一个月的时间来完成幼小衔接的任务,完成适应小学要求的目的,对于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幼儿园来说,特别是对于农村幼儿园来说,要求太高,难以完成去小学化的重任。

  (三)缺少合理的政策支持

  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政策乏力。在国家没有配套政策的背景下,特别是现行的学前教育政策还存在政策执行不力,客观上造成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难度。

  国家没有配套经费支持,政府把学前教育简单地推向市场,大量公办园转轨,民办园迎合家长需求,为降低成本,大量未接受学前教育方法和技能培训的人员上岗,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成为可能。政府缺少针对性的政策,政策本身制定的程序不规范,没有得到家长和办园者的认同,使得在现实中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逐渐变得复杂。

  对待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现行的政策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冲突,特别是小学的入学政策与相关防止小学化政策之间明显处在冲突的状态。—方面是现行防止小学化政策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各地的小学入学政策明显强化相关的小学化趋势。如北京部分小学就有明显的奥数倾向。

  四、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路径选择

  针对现行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理论上存在专业路径与政策法律路径两种路径,但理想的路径应该考虑到家长的合理需要。理论上的两种路径都没有关注家长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难以完成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任。

  (一)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专业路径与法律路径

  专业路径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途径;政策法律路径则强调运用国家政策、法律手段来解决现行学前教育中的问题,认为只要政策、法律健全,就可以解决幼儿教育发展现实中的任何问题。

  专业路径又分课程路径与师资路径。针对幼小衔接的要求,从课程理论出发,假设存在一种通用的完成幼小衔接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通常认为是专题性的)在理论上不存在任何小学化倾向,具有较强的推广价值。部分城市(特别是幼儿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南京、上海、北京等地)有了比较成熟的幼小衔接经验,这些经验是基于这样一些“高”的事实:家长文化程度高、家庭教育水平高、幼儿教师素质高、幼儿园办园质量高。这些地方的幼小衔接经验,却不能复制或者推广到家长文化程度低、幼儿教师素质不高的地区。加之,各地小学在接受入小学儿童上采取的标准不同,客观上造成了各地幼小衔接的不同标准。另外,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家长和幼儿园似乎不太愿意冒险只花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幼小衔接的任务,课程路径在现实中已经被认为是行不通的路径。

  师资路径强调幼儿教师素质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性,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是一个根本的方面,这种路径被认为是专业路径。面对家长在学前教育方面的特殊要求、小学现行的入学测试、社会存在的考试等因素,特别是各幼儿园现行的文化环境不同,参加过培训的教师(或者培训并不能完成这样的任务)在实践中还是沿袭原有的形式,即小学化并没有得到改变。

  政策法律路径主要致力于依赖法律的武器,通过行政手段来达到促使幼儿教育脱离小学化的目的。一般教育部门牵头组织相关治理小组对辖区内的幼儿园实施监督和检查,通常的检查是检查组的现场检查,检查幼儿园教育内容特别是活动组织中是否存在小学内容、小学教育的方法,这种检查只是突击性的,往往一学期检查一次,不具有长年监督效果。也有地方联系新闻媒介设立家长举报电话,通过家长举报,经检查组查证,如果属实的话,则要求更改,这种措施主要依赖于家长的举报,但家长举报的情况非常少见。这种政策法律路径,由于不具有完善的法律,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整治也只是流于形式,未见到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