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实习报告 > 正文

精选社会实践报告模板汇编(第16页)

本文共计600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0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创新机制,科学管理,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好机制是一个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科学的管理方法又是好机制顺畅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把构筑新的运行机制保证农机发展中心高效运行做为农机中心投入使用的重点工作抓实抓好。

  (一)产权明晰、集中停放

  1、农机发展中心的库房等基本建设设施由农场投入,归农场所有;机械设备由职工投入,归职工所有;全场大型现代农业机械都在农机中心统一停放。库房以每平方米收取20—25元的租金,用于支付农机发展中心的日常费用。农场还设立了农机发展基金,即:从每亩耕地提取1元钱做为农机发展中心建设固定费用和更新农机具的补贴。

  (二)统一调度,单车核算

  全场的作业机车在“统一调度、统一停放、统一检修标准、统一作业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核算”六统一的前提下实行单车核算。车组是自我投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经营主体,在发展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种植户与有机户可以双向选择,打破管理区界限,每个作业阶段,按照农业生产需求由发展中心统一调配机车。机车作业须持有“作业申请单、派车单、质量验收单”,方可到发展中心结算。

  (三)机地结合,跨区作业

  为满足机车作业量、保证机车的收入,实行了“三个一块”,即机车带一块(机带地),农场保一块,跨区干一块。20xx年全场机车带地均达到1800亩,由农场调配的作业面积平均3000亩,跨区作业每台机车均完成1500亩,平均完成作业面积6600亩,总收入平均达到15万元,机地结合、跨区作业,为农机现代化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减员增效、精强队伍。通过农机具更新淘汰和农机工人优胜劣汰,参与市场竞争等措施整顿农机队伍,使农机技术工人由原来的724人减少到现在的324人,每台机车年均增效1.6万元;管理人员也由原来的68人减少到现在的24人,每年节约管理资金44万元。转产的农机工大部分转入有机作物种植,畜牧业养殖等行业,在不同的岗位上为农场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集中培训、强素提质。我们十分注重人才开发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机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场的农机队伍具有工人技师职称的44人,高级技术工人35人,中级技术工人25人,占农机技术工人总数的32%。新建的农机发展中心设有150㎡现代化培训中心,结合农业生产与赵光农垦机械化学校实行场校共建,先后举办四期培训班及技术讲座,使经过整顿、培训的农机队伍达到精干、节约、高效的最佳状态。

  3、政策吸引,安居兴业。为落实好农机工人“安居工程”,从20xx年起农场将陆续兴建高标准的农机住宅小区,并以低于正常价格200元㎡和减免50%供热费等优惠政策,提供给农机工人入住,吸引农机工人向场区集中,加快小城镇建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实现职工群众“居住在现代化的小城镇,工作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目标。

  三、集约生产、注重实效,实现了量小、质优、技先的工作目标

  农机发展中心的创建是红星农场农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创举,有着深刻内涵和外延,它的创建和运营使红星农场农机工作实现了量小、质优、技先的工作目标。

  (一)动力机械总量减少

  红星农场现有大中型拖拉机69台,联合收获机54台,动力机械总量为123台。经过农业机械整合,到20xx年末实现动力机械总量96台,将七个管理区整合为六个,每个管理区均按照一台迪尔—9320型大马力联合整地机械,4台180马力的轮式拖拉机,9台联合收获机,2台抗灾备用的履带拖拉机进行配备。减少动力机械总量27台。通过农机装备更新和调整,实现了总量减少,效率提高的目标。

  (二)作业标准迅速提高

  现代化机械装备因其工艺先进,科技含量高,在生产过程中体现了更为先进的作业方式,联合整地机械的复式作业不仅效果好,不破坏土壤结构,有利于抗旱保墒,实现保护性耕作,而且降低了作业成本,联合整地比传统的翻、耙整地每公顷可节约成本60元左右;自走喷药机使用卫星导航技术不仅减少重、漏喷现象,而且因提高喷药的质量好、标准高,提高作业效能而受到广大种植户的青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