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民环境权论文(精选5篇)
本文共计1221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1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论公民环境权论文(精选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公民环境权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公民环境权论文 篇1
一、公民环境权的提出及涵义
自工业革命以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生态破坏行为的思考,政府和公民呼吁立法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供必要的法律措施来抑制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面对如此严重的环境危机,美日学者率先提出了公民环境权的相关理论,倡导建立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
公民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对于环境法律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环境权被提出以来,关于环境权的定义,我国学界目前还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吕忠梅教授认为,“环境权是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和利用资源的权利。”也有学者主张从环境权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法律与伦理的区别等角度来定义。公民环境权是指特定的环境法律关系主体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特定环境资源所享有法定的权利。对公民个人来讲,就是享有在安全和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权利,主要包括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状况的知情权和恢复原状、停止环境侵害的请求权。
二、我国关于公民环境权的行政法律现状
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公民环境权”仍然是一个学术概念,没有一部法律或法规中有公民环境权的明确规定,而是散见于一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中。例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就包含了公民环境知情权的规定。另外,在国务院的一些政府文件中也包含着公民环境权的规定。但是这些法规只是为了更好的行使国家的环境管理权,而未提及公民环境权。此外,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对于公民环境权虽略有涉及,但大都集中于公民环境参与权、知情权和环境诉权的确认和规定,未对公民环境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规定。例如,《环境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办法》第2条就是对公民环境诉权的规定。
由此可见,我国行政立法中对于公民环境权的规定仅限于公民环境参与权、知情权和环境诉权,对于公民环境权是否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未做任何的规定。从当前环境立法方面的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行政机关只是注重环境的行政监管,却没有充分发挥公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因此,只有先确认了公民环境权,公民才能对国家环境行政管理活动理解并支持,环境行政管理活动才能有序的开展。
三、行政法如何对环境权进行保护
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环境保护、传统的法律制度以及公民的环保观念产生了巨大的挑战。要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传统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手段不足以应付复杂的环境问题,必须切实完善现行法律制度,优化行政管理手段。行政法保护公民环境权的途径主要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一)将公民环境权在行政立法上加以确认
目前我国还未明确将公民环境权纳入行政立法,而仅仅规定了公民环境参与权与知情权以及环境诉权。只有将公民环境权在立法上加以确立,当发生环境侵权的时候,公民才能依据法律的规定保障自身的环境权利。此外,将公民环境权纳入法制轨道,有助于我国环境立法的完善和我国法制体系的完整。
(二)确保公民环境参与权与知情权
公民参与、知情的意义在于提升公民的环境权意识,只有确保民众的参与权与知情权,才能确保所做决策是民主的,只有经过民主的决策才能真正实现人民所需求的利益,人们切身相关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公民参与和公众知情权的实现是行政法治的要求,同时也是行政程序合法的要求。
(三)赋予环保行政机关以独立的行政强制执行权
《环境保护法》第40条规定,环境保护行政机关没有强制执行的权力。现行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实行双轨制,主要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有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执行为例外。目前,我国行政法规中环保机关尚未被赋予行政强制执行权。只有赋予环保机关行政强制执行权才能使环境权利得到保护,才能提高环境执法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