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务虚务文学范文
21 次下载 1 页 883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当代文学务虚务文学范文
21世纪已经来临,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文论在20世纪末尚无成功的迹象。建设新文论,必须有“对古代文学理论传统的认真继承和融合”, 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当代文学务虚务。
现已成为当代文学理论界多数同仁们的共识。1996年在陕西师大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上,几十位当代文论专家无一置反辞,可是,1997年在广西师大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10届年会上,却听到了一些异议,怀疑能否实现转换。三年来,笔者读到务虚务实的讨论文章不少,自己在《周易与中国文学•外篇》的写作实践中有些粗浅的体会,现将几点感想与思考陈述如下,聆教于方家。
不要将传统文论过于复杂化
古代文论中有很多观念范畴,有的充满了各种异质成分,如“道”就是一个典型,“文以载道”与“文以明道”也有激烈的冲突,但是,并非所有的观念范畴都是这样。大多数观念范畴从它们出现的起点开始,都有一条作为核心的贯穿线,在历时性的发展中都由此而展开,由于历代理论家都对它有所增益,它的内涵更加丰富而外延出现多向性,的确有点复杂化了,但这些增益只要不离开原来的基点,涵盖它的哲学思想没有矛盾(所谓冲突.往往是哲学派别的冲突,如“道”的异质,就反映儒、道、理学三派的矛盾),实际上复杂中还有单纯的的一面。以“境界”说为例吧:
“境”或“境界”是中国诗学一个核心范畴,它的起点是道家哲学的“无外之境”,即“览物之博,通物之塑,观始卒之瑞……圣人之所以游心”之“境”,有心与物游而人的精神世界为之无限拓展的基本之义,后来佛经翻译者以“境”代指一种与外物毫不相干的纯粹的心灵境界,也是超越一切时空不着一物的精神世界。排斥了“物”,算是出现了异质,但“心”的基点并没有动,反而更强化了。唐代诗人将“境界”引进诗学,转换为“诗境”,并且初定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类型,也是低级至高级三个层次,既请回了“物”,也依循了强化之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心是一切境界的主宰者。宋人完全接受了唐人的观点,他们作诗有“主理”的倾向,说“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因而以“意境”对三境作了简化。

浅谈“互联网+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分销渠道的影响研究
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用其对策
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发展问题与对策论文
农业旅游的创意发展路径探究论文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探究论文
农业旅游产品模式创建途径论文
关于农业旅游的发展对策论文
农业旅游形象传播模式论文
农业旅游产业融合新模式论文
蔬菜在农业旅游项目中的利用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鸭绿江旅游感悟(精选6篇)
旅游调研报告(精选22篇)
旅游句子(精选350句)
关于旅游的作文(精选89篇)
【实用】数学论文作文3篇
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论文
游戏中建构大班幼儿的数学教育论文
浅谈“数字感”为数学技能打下基础
浅谈中学数学解题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