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产实习报告集合(第49页)
41 次下载 62 页 11294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⑥深井降水为降水井26口,深为38m,观测井8口,深为28m 第一层内支撑:C30砼约1320m3。
冠梁 b×h=1600×800,长度约为145.8m;约 C30砼225m3。 b×h=1700×800,长度约为175.1m;约C30砼 265m3。 支撑梁 b×h=800×800,长度约为850m; 约C30砼600m3。 b×h=400×600,长度约为850m; 约C30砼230m3。 第二、三、四层内支撑:C40砼约2920m3。
腰梁 b×h=1000×800,长度约为960m;约 C40砼780m3。
支撑梁 b×h=800×800,长度约为2300m; 约C40砼 1450m3。 b×h=400×600,长度约为2640m; 约C40砼660m3。 换撑 b×h=400×300,长度约为40.0m; 折合C40砼 30m3。 换撑4 b×h=1250×725,长度约为196m: 折合C20砼 310㎡。
3. 开挖顺序
整个施工过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基坑支护开挖前施工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为支护桩及立柱桩、高喷止水桩、被动区高喷加固施工和降水井、观测井成井、安装施工;第二阶段为基坑支护开挖施工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为上部喷砼、坑顶排水沟、各层冠(腰)梁、支撑施工及深井降水施工;第三阶段为基坑支护收尾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为换撑、拆撑、井管封闭施工。
图2. 开挖顺序示意图
4. 支护桩及立柱桩施工
4.1支护桩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4.1.1 设计参数
支护桩共198根,桩间距1700mm。其中桩径Φ1500桩90根,工作量大约7160m3,桩径Φ1400桩108根,工作量大约7480m3。
平均桩深45m,桩底到达(5-2)中风化砾岩层顶,现场以接近上表深度,钻孔速度低于指标作为终孔条件。桩身砼强度C30,超灌0.50m,充盈系数不小于1.00。
支护桩主筋均为Φ36Ⅲ级钢,根数根据各段受力情况设计配筋不同,加强筋为Φ22Ⅱ级钢,箍筋为Φ10Ⅰ级钢。主筋保护层50mm。设计对施工的要求详见下表:
4.1.2 牛腿钢筋埋设
牛腿钢筋为Φ18Ⅱ级钢,依照设计图纸下料、制作,按200mm间距安装固定在支护桩钢筋笼两侧主筋上,随钢筋笼下入孔内,预埋高程自下而上分别为4.75—6.75m,7.75—9.75m,12.90—14.90m。
4.1.3 支护桩利用旋挖钻机成孔。
图3.完成后的支护桩
4.2 立柱桩设计对施工的要求
4.2.1 设计参数
立柱桩共64根,其中利用Φ800工程桩的45根,新增Φ1000立柱桩19根。主筋2222,箍筋8@200,立柱16号角铁,厚12mm,顶部相对地面深1.4米以内,角铁底部超过底板或承台底面3.0。
4.2.2 立柱桩随工程桩一起用18型或20型回转钻机成孔。
4.3 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放线→埋设护筒→定位复测(十字交叉法)→钻机就位→钻孔→成孔→第一次清孔→下钢筋笼(牛腿筋或立柱)→下导管→第二次清孔→砼灌注→成桩
4.4 桩基成孔
4.4.1 利用全站仪,测定孔位并做好标记,钻机就位后使孔中心(钻头中心),转盘中心和塔顶滑轮组在同一垂直线上。开孔前由质检人员使用水平尺检查钻机就位的水平、稳固,合格后方可开钻。开钻应遵循先缓慢进尺,待钻头进入上层后才使用高速档。
4.4.2 开钻前和钻进过程中,质检人员和机长必须检查钻头直径,以保证成桩直径满足设计要求。
4.4.3 开孔前,由技术人员测量地面标高,机台标高,计算出本桩钻尺深度,并在主钻杆上做好到位标记。接近终孔前提前取样观察,以确定桩端是否符合要求。经监理验收后,方可终孔起杆(提钻)。
4.4.4 成孔施工中随时视情况调正施工技术措施。钻杆提升和下落时保持垂直,避免撞孔壁,如遇孔斜将桩架重新调整稳固,并进行水平垂直校正,检修钻具,偏斜过大时,填入粘土,重新钻进,控制钻速,慢速提升下降,往复扫孔纠正。轻度塌孔可加大泥浆比重和提高水位,如遇到严重塌孔,用粘土投入,待孔壁稳定后低速重新钻进。如遇缩径在软硬土层交换处上下扫孔。
4.4.5 成孔后进行第一次清孔,钻具应缓慢回转,维持浆液的循环,并逐步调小泥浆浓度。起钻时操作轻稳,防止钻头触碰孔壁,及时补充浆液,保证孔内水头差,以保持孔壁的稳定性。 4.4.6 安放钢筋笼(立柱),下完导管后,进行第二次清孔,二清后必须满足:沉渣≤30mm内,泥浆比重<1.20。沉渣测定合格后,保证在30分钟内进行水下砼灌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