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论文(第8页)
本文共计4394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培养人形成正确审美观,并能以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感受、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这一目标是通过审美活动来实现的。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所发生的审美过程。审美主体是审美活动中的人,审美客体也就是审美的对象。
要注意的是,只有在审美活动中,人才成为审美主体,审美对象才成为客体,也就是说,审美的主体、客体只能在审美活动中“现实的生成”,即是指二者具有一种“即时性”。比如:当你第一次面对九寨沟那如诗如画的美景时,你一定会被这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惊呆了!继而为之赞叹、陶醉,乐不思返。此刻,你和你眼前的这般美景共生在你的审美活动之中,主体与客体即时生成;可如果你是景区的工作人员,虽然每天生活、工作在这仙境般的美域,却可能因为司空见惯而熟视无睹,美景没有被你当作审美的对象来欣赏,而你也没有作为欣赏美景的人,这样,审美现象没有发生,审美活动没有“生成”。
想象,就是根据已有表象创造新形象的思维过程。
这就像工厂把原材料加工成为产品的生产过程。“已有表象”便是原材料,而“创造新形象”便是加工。
已有表象主要源于我们的审美对象,大致有三个方面:
1.自然的。自然界里进入我们审美视野的很多东西,像动物、植物、山水风光、气候气象、地质地理、天文、自然现象等。
2.艺术的。这是艺术活动的产物,是指各种题材、体裁、风格、形式的艺术作品。
3.生活的。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一切方面,以及其间接触的很多事物,都有着丰富的审美因素。
审美现象是无处不在的,审美活动已经成了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基本的生存方式中必然要有审美活动,审美活动已构成了我们现实生活的一种生存状态。
就是在这“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中,我们积蓄了大量的将被我们用来“创造出新形象”的“表象”。
“材料”有了,如何“加工”呢?
打个比方:我们要冶炼合金,就要有几种现成的金属(上面所说的“材料”),要有一个熔炉(我们的大脑),还要有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那就是燃料和高温的炉火(想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这才能将原有的材料熔化、融合,从而冶炼成合金。
那么,丰富的情感从何而来呢?
人的心理过程中有一种叫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是无动于衷的,常对各种事物持不同态度,产生各种主观的态度体验。如热爱祖国,憎恨敌人,喜欢大自然的清新秀美,痛恨那些破坏和污染环境的人,接触到好的艺术作品会为之心动,甚至会感动得流泪……这些热爱、痛恨、喜欢、厌恶、感动等。在每一次审美活动中,都伴随着情感体验这一心理过程。而我们的情感,也正是在这样无数次的心理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着洗礼、锤炼和积淀。
创造性想象,就是依照情感本身的力量、复杂度和延续程度,对储存的“原材料”加以重新改造、组合,以产生出一种全新的形象的活动。
想象力是一种由已有形象创造新的形象的能力,是一种举一反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种由不知到知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想象是创新的前提,而创新又以想象为基础。由此可见,在培养学生创新的同时也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创新的素质中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力。
至此,美育、想象力、创新教育这三者的辩证关系已显而易见。
参考文献:
[1]朱立元.谈谈美学和审美活动.美育.2003年第7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2]曾繁仁.论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综合中介作用.美育.2003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美育教育论文(第8页)7
摘要:学校教育过度的满足社会需求导致受教育者的独立人格出现“淡化”, 教育呈现大众“模式化”结果。美育教育作为教育短板的补充, 起到完善人格的作用。通过功能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等方法分析美育对教育的意义, 以此探究美育的重要抓手, 素质教育舞蹈课的实施策略, 为今后在院校的推行提供深层次依据。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完善策略论文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对策的理工论文
农田水利建设策略论文(通用6篇)
基层农田水利建设论文
通信工程建设监理模式创新
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体系建设
论LTE无线通信若干关键技术论文
移动通信网络信号楼宇的高层覆盖技术论文
地铁降级备用无线通信系统设计论文
4G非信令功能无线通信论文
Matlab仿真在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中的运用与研究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论文
电力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优化探讨的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集成化管理探讨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特点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应用论文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探析的论文
移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研究论文
通信仓库管理制度(精选14篇)
通信工程项目施工合同范本(通用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