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15篇(第16页)
本文共计326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例如教学“互为补角”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则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本质属性:(1)指的是两个角之和为180°,一个角为180°或三个以上的角的和为180°都不是互补角.(2)互补的两个角只是数量上的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通过这两个本质属性的分析,学生才对“互为补角”概念有全面的`理解.
又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时,要让学生抓住它的本质,就是“有两条边相等”,这也是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关键.至于这个三角形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都是非本质属性,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在讲授数学概念时,务必要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概念.
三、抓住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初中有许多相似的数学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容易混淆.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将这些相似概念进行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讨论明确这些相似概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助于学生区分概念,获取准确、明晰的认识. 例如讲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首先明确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联系,它们都有“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平行”就得出了梯形的概念,在“一组对边平行”的基础上再增加“并且相等”,就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这是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不同点.通过概念的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牢固掌握几何概念.
又如,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是联系密切的两个概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符号表示上“±”是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从读法上,前者读作a的平方根,后者读作a的算术平方根(或根号a);相同点:它们的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不同点: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值,且互为相反数,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且为正数;联系点: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该正数的正的平方根.
通过抓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避免了混淆,提高了学生认知概念的清晰度.
四、抓住概念的运用
老师讲清了概念,学生也熟记一些概念,并不就说明学生已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概念,还需要通过解题的实践来检验.因此,通过多种练习反复巩固是概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例如“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概念教学中,可举如“π与3.14159”的一些基本练习,通过这样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理解.巩固练习中,还可以把所教概念相类似的、相关的概念编成判断题,让学生练习.通过练习分清它们的异同点,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更加精确、稳定和易于迁移.
学生掌握概念不是静止的,而是主动在头脑中进行积极思维的过程.巩固练习不仅能使已有知识再一次形象化和具体化,而且能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总之,数学概念教学对整个数学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抓住数学概念的特点,牢固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效性.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14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基本理念,已经为每一位教师所接受。
面对现实中有差异的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师。
结合当前课程改革,我在教学中不断尝试,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兴趣,指导和帮助他们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和探究活动中来。同时,注重对学生自身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引导学生通过“帮教助学”活动,逐渐形成“优-良-中-差”层级互助,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体系。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师-优-良-中-差”课堂差异教学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是可行的。现浅谈如下:1、带领学生尝试预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意识传统的灌输式,被动学习模式,几乎将青少年的激情和活力消磨殆尽,灵感和兴趣多被压抑,学生的生活大多被教师主宰,他们已经不会主动去学习和探索了。在刚开始进行预习时,我的要求不高,只要基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我又说明,一般要求中间包含的几个层次:最低要求了解一节的主要内容,比如说,《1.1生活中的数学》只要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哪些数学知识就可以了;中等要求了解本节所讲的每一个知识点的意思;高级要求能够将本节内容讲解给他人。这样,不同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收获,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达到要求。作为起步,我每天提前进教室辅导,指导小组长开展活动,鼓励组员大胆发言、积极思考,争取使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让参与者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为以后的组长独立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