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15篇(第15页)
本文共计326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初中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数学课堂适度开展“故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勾股定理及其应用”这一节时,在帮助同学们认识了如果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和4时,那么斜边一定是5以后,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早在中国古代3000多年前有个叫商高的人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他对周公说把一根铁丝两端连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如果勾是3,股是4,那么弦是5(中国古代把较短的直角边叫勾,较长的直角边叫股.斜边叫弦).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后,对中国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充满了敬佩.借助这个故事我鼓励学生你们一定比古人强,所以你们一定能把数学学好.通过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讲到应用时,我又花了较多的时间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使学生由衷地感到祖国的伟大,树立起为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3.互动游戏引趣法
初中学生生性好动,喜爱游戏活动.如果能将数学问题融入到游戏当中,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学习统计知识“事件发生的机会大小”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安排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让一名学生蒙上眼睛,其它同学站在周围,在玩之前,可让他猜一猜,他一定能摸到他的的同桌吗?进而让他猜一猜一定能摸到同组的同学吗?上述两种情况哪一种的机会大些?同学们带着问题进行游戏,在游戏中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数学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情趣教学已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应该将师生关系看作是“教”与“学”的关系.而更应该与学生有一种情感上的渗透和升华,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由厌学到乐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当然,培养情感的自控能力不是一劳永逸的,这需要教师经常不断地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学习兴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
初中数学教学教育论文13
数学是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而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它明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先决条件.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不能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作用.以下是笔者进行多年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抓住概念中的关键字和词
数学概念严谨、准确、简练,概念中的一些关键字、词非常重要,教学时,要让学生准确地、深刻地领会那些至关重要的字、词在概念中的意义.
例如认识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教学时,教师要抓住“只有”这个关键词,“只有”说明有且只有一组对边是平行的,另一组对边是不平行的.要斟字酌句地对重点字词进行剖析,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严谨,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又如教学“分解因式”概念:“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在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注意“积”这个关键字,而忽略了另一个关键词“整式”,造成对形如“5-5x=5×(1-x)”也理解成分解因式的错误认识.所以教学中要抓住这些关键字、词,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二、抓住概念的本质
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只有当人们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给该事物一个恰当的名称,这个名称就是反映该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由于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一切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们意识里的反映.因此,讲授概念时,要让学生找出概念的本质,这也是理解概念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