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工商管理的论文精品(15篇)(第19页)

18 次下载 33 页 5751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②教学内容欠缺逻辑性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工作任务的安排、项目的设置,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导致教学内容欠缺逻辑性,致使学生在情境中协作学习、探索的目标不明确,不能形成清晰的思路,阻碍了意义建构。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得知,学生认为一些教师在设置任务和项目时,没有很好地将一些教学目标要求的知识点结合其中,或者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缺乏逻辑性,致使学生理解上存在障碍。

  (二)原因分析

  1.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学没有体现高职特色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时间并不长,髙职教育理论基本上停留在引用或借鉴国外一些职业教育理论的层面上,教学的创新缺乏后劲,理论研究滞后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未能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导致教师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理念认识不一、不到位(如表2-1、表2-2所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高职理工科专业课,其教学仍然深受学科型教学模式的影响,几乎是学科型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迁移,强调学科体系和理论教学。教师习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依旧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科”表达,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了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和记忆。

  2.部分教师对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理解偏颇

  当前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是部分教师对教学理解偏颇所导致的。教师的错误看法主要是认为高职教学就是不断强化学生对动作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积极参与。这是对高职教学普遍性的狭隘的认识,本质上没有深层理解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是具有丰富内涵和广泛外延的教学。对教师进行个别访谈得知,部分教师认为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授的都是以隐性知识为主,隐性知识不适合工学结合教学理念,这些观点导致形成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格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主,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给学生灌输知识,训练技能,压抑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部分教师缺乏专业技能,难以胜任教学改革的要求

  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关键力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技能不高是制约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技能不高主要表现为:

  ①教学技能欠缺

  高职工商管理类专业发展迅速,在校学生规模剧增,师生比例过大,教师数量严重缺乏。许多新任教师是直接在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录取,缺乏教学经验;同时,部分教师比较少关注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知识结构不协调,实践经验有限,教学技能较低,教学方法落后,在教学中欠缺深入的思考,授课技能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甚至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不愿花大气力去研究教学,更多地做表面文章。

  ②专业技能欠缺

  部分教师专业技能较低,缺乏实践经验,专业知识、实操技能不能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很好地创设情境,并在协作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实质性的关于专业技能的指导。如表2-3所示,只有27.5%的教师评价自己“专业技能髙,完全与市场要求接轨”,而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对自身专业技能的评价一般。

  4.学生基础薄弱,意义建构自主性差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基础。一方面,学生探究问题、获取知识必须基于自己对原有概念、原理、定律、理论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一方面,通过探究获得的新知识、新经验,使学生可以对原有的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扎实,更容易灵活应用。学生基础薄弱,知识准备、学习能力不足,相对应意义建构的自主性也较差,知识迁移及灵活应用能力也较低。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访谈得知,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专业和知识基础,忽略了学生的知识准备,影响学生对知识意义的自主建构。

  5.学校资源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中,“创设情境”、“协作”需要学校一定的支持,包括软件和硬件。南华工商学院近年来一直贯彻落实教育部教高[20xx]16号文和教职成[20xx]12号文件精神,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教学的软、硬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学校资金比较匮乏,在一些专业课的教学上,已有的资源仍然不能很好地跟进和支持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如表2-4所示,98%的教师认为本校实训室“仅适用于教学,和企业有一定差距”。设备“陈旧,配套一般”,37.3%的教师认为本校实训室设备非常欠缺。综合来看,几乎所有的调查样本均对本校实训室设备评价不满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