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论文(优选)(第17页)
本文共计290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班主任要负责引导学生将班级自主管理活动落到实处
班级是学生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的主要训练场。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班主任老师做大量工作。考虑到学生自主管理是一种专门性工作,可考虑尝试班主任专职化,专门负责学生的自主管理。给班主任指导的学生自主管理计工作量,且与上课待遇完全等同。即在工作量和待遇方面将教书、育人地位一致起来,避免厚此薄彼。
3.学校需创设良好环境,为学生班级自主管理能力的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从国内外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活动中的成功经验来看,学校有意识地为铺设有利于班级自主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校园环境是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保证。”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来看,学校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学校应着重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和校园主流风气必然影响到其中的每一名师生。实践证明,民主和谐相容共生的学校氛围比一味专制管控冲突的学校氛围更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成长。其二,因为班级和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两个学习和生活场所。学校应建立通畅的家校沟通平台,为家长和班主任的沟通提供有效渠道。
4.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改革
高考及录取方式。“应试“和“分数”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教育阶段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就业阶段的人才选拔标准严重偏离。目前,全社会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优劣对比认识得比较清楚,并在行动上有所体现。如考试命题方面以考查知识记忆为主要特征的“纸上谈知”,正在向考查知识运用能力的“纸上谈能”过渡;综合素质的测试正引导学生由“知”向“行”转变,旨在培养锻炼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校本活动正在积极探索中,高中生追求参与的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等社会化活动也以燎原星火式展开(尽管这种活动学校不组织、家长可代办盖章等事宜)。总体来说,“纸上谈知”不如“纸上谈能”;校本自主管理活动不如社会化自主管理活动。虚以应付的社会化实践不如学校家长共同组织引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家长包办代办不如孩子帮家长做事。目前,我们仍然主要依赖应试教育选拔着适合教育的学生,而“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还在路上。笔者建议:切实改革高招录取方式:一年多次高考取高分,减轻应试压力;高校录取注重学习成绩的全过程评价,能力考察注重多项多面评价,自主招生公开透明公信力高,高分低能少能学生备受冷落———一旦这样的高考及录取机制形成气候,则应试教育的弊端可望一扫而空,学生自主管理活动必会遍地开花———鉴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升学任务,自主管理活动的开展原则上应以全面启蒙、必要体验为度,其积聚的潜能可待进入大学后充分释放。既然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能够带来全社会对高分的崇拜,那么,高考及录取方式改革后纲举目张,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顺势而为———素质教育的指挥棒能带来自主管理路径下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