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精)班级管理论文15篇(第15页)

本文共计301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结语

  以生为本理念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发挥学生主人翁的意识,进行班级管理,拓宽学生的发展渠道,体现学生自身价值,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班级管理论文13

  摘要:优势化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基础,客观来说,藏族地区的班级管理在实际操作中会有一下特殊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关注民族融合,实现自主管理,展开多种手段,实现创新管理,发挥班级管理的精神实质,提升藏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效果。文章总结了藏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藏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藏族学生

  班级管理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的基本保障。高中阶段压力逐渐加重,同学们也正处于躁动的青春期,这个时期不但学习压力繁重,学生的心理也变得微妙,这给班级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1]。具体到西藏来说,又有许多特殊情况:藏区的孩子从小散养惯了,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管理也相对比较松散,所以高中阶段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很多班主任管理内容过于片面,管理工作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管理手段也是单一落后。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案设置。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本文总结了西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西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解决对策。

  1西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班级管理内容片面

  西藏地区的高中班级管理不同于其他的班级类型,教师需要考虑的内容更多,不能单纯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等。但是,目前高中阶段的班主任很多都是延续了汉族高中班的管理模式,更多的经历放到了鼓励学生钻研学业之上,从而忽视了学生精神层面的发展,这种片面管理的现状导致了很多藏族班级内的学生存在心理分歧,不愿意听从老师的安排,学业成绩迟迟上不去,甚至出现了抵触心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都陷入困境。

  1.2班级管理限制个性

  高中生是主体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开展的班级管理工作必须能够贴近孩子们的内心,而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们做这个、做那个。可惜的是当前的西藏地区高中班主任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维护,反而多方面不断地限制个性发展,不能够正确地评价学生,导致学生认为教师不公平处理问题;不能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举止行为,导致学生认为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十分困难;不能从心理角度去分析学生,导致学生的行为教师感觉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从何处解决。想一想,藏族学生天生爱好自由、喜爱草原、歌声和舞蹈,这些在教师的“一切以考学为主”的压制之下,很难发挥其优势,自然不利于班级管理。其次,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藏族学生身处少数民族地位,他们更希望得到关注和重用,教师没有给他们机会,自然就使得管理工作变得没有实际效用[4]。

  1.3班级管理手段单一

  当前,西藏地区的高中班主任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很多教师还在延续传统的班级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固定、管理方法落后,自然造成了班级管理的障碍。具体表现在:首先,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没有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管理手段之中,导致班级管理工作中家长一直处于缺席的地位,没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导致了家长的教育作用迟迟得不到发挥,对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影响有所欠缺,管理效果自然不够理想。其次,班主任管理过程中经常采用同一样的说教模式,学生自然厌烦,班级管理的相关要求得不到执行,甚至出现班主任信任度降低的现象。

  2藏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解决对策

  2.1关注民族融合

  班级管理内容片面不利于藏族地区高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尽快加强管理关注民族融合管理。首先,班主任要保证班级内有良好同伴关系,多项研究资料表明:人类如果有固定的同伴关系,那么内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会有所提升,发展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效果更为理想,更利于乐观积极情绪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高中班主任应该着重培养班级内的学生建立同伴关系,特别是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更要培养他们建立相对稳定的小团体,形成同伴互助的格局[4]。要形成这种同伴互助的格局,教师可以将性格类似的同学分配成劳动或学习小组,利用分配小组完成任务的形式,让藏汉族的同学有更多的接触机会,进而形成伙伴。形成伙伴之后,教师可以在平时的班级生活过程中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变化,鼓励同伴之间互助互帮,形成和谐的班级小团体氛围。其次,对于班级的大集体,班主任也要构建和谐的班风。教师可以利用集体活动来增强融合感。有藏族学生的班级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藏区,听老牧民讲故事,参与他们的生活等;也可以要求藏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一起到参观高校,激励他们努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