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5篇(推荐)(第9页)

本文共计449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 内部审计人员不足,综合素质不高。作为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组成,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将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好坏。当前,高校审计部门人员少,且大部分人员是从其他部门转化而来,缺乏专业的培训,不具有审计专业性。同时,审计人员年龄层偏高,知识更新缓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存在专业胜任能力不强问题。如果审计人员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具备这些方面的素质,对会计资料反映的经济活动所得出的审计结果肯定是差强人意的,审计风险也就在所难免了。

  三、高校内部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

  1. 逐步打造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如今,高校的'管理体制日益完善,对审计业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迫切需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合格的、高素质的专业审计队伍。从风险意识、职业道德、执业技能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以控制审计主体的不当行为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应不断增强审计风险意识,注意防范风险、规避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准确评估风险的大小及其存在的可能性,进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审计人员应始终以严格的审计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执行监督职能。审计人员应掌握会计、管理、审计、法律等各方面知识,不断的学习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提高政策、业务水平,从而胜任审计岗位。

  2. 优化内部审计环境。合理配置人员,树立专家数据库; 加强沟通和宣传,提高高校教职工对内审的认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成立校审计委员会,并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实现内部审计机构的“形式上的独立”和内部审计人员“实质上的独立”。利用计算机、网络、软件等信息处理技术建立信息化平台,通过开展审计软件和测试数据技术的培训,尝试构建“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和“联网审计实施系统”,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经常化和全面化。

  3.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加强内审规章制度建设。内部审计部门的规范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高校的审计部门要持续关注有关审计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内部规范体系,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宗旨、目标和范围、职责和权限以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审计工作深入和细致的开展。制订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保持审计人员高度的职业谨慎,提高执业水平,降低审计风险。不断进行审计创新,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推进审计质量考核评价。一方面,根据内部审计的相关规范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管理。另一方面,对项目从审计业务安排到审计报告出具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在审计过程中有效的减少和消除人为误差,强化审计的质量控制,才能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6

  职业道德指的是个人在职业行为中应当遵守的,在特定规则当中应当做到的标准和规范。职业道德无论对于从业人员还是单位整体的领导都是十分重要的,职业道德一方面可以帮助不同职业之间调整关系,保证各行业职业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可以帮助整个社会建立一种良性的积极氛围,从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内部审计人员是指从事会计、出纳等经济方面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人员,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可以影响到整个审计工作的执行,也可以影响到领导管理者的决策,甚至对整个行业与社会的道德产生影响,因此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与控制非常重要。

  一、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内部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不仅可以作为一种文化存在,也可以作为内审人员的行为规范,还可以形成一套行业的行为准则,审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可以影响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所以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应当大力加强。

  1、独立的职业道德法则

  首先,建设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一套能够符合单位内部的法则体系,运用该体系的约束作用来对内审人员的职业行为进行引导和规范,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关于内审人员职业道德的标准,这就需要各个单位内部积极结合自身的行业实际,吸收其它国家的先进经验,但是不能够盲目复制,而应当建立在严谨全面的自身调查和取证的基础上,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规范而科学的引导。这样可以保证其在工作中有据可循,将自身的行为准则进行及时参考以调整职业道德行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