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5篇(推荐)(第12页)

本文共计449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 内部审计质量标准不明确

  现已发布实施的内部审计准则存在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且协会颁布的相关准则的法律约束力不清,进而使得内部审计缺少约束力。同时,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准则对于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标准未有明确界定,致使企业内部审计质量难以评价和分析。

  另外,中小企业在实施内部审计过程中,因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也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无法统一审计目标。而且,从现实情况看,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相关制度建设大多是流于形式,可操作性较差。同时,中小企业对内部审计质量也缺少相应的考核和追责机制,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

  2. 审计技术方法落后、审计程序不科学

  当前,中小企业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大多采用传统方式审计。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技术和方法也正逐渐发生变革。然而,中小企业在审计技术及方法上的局限性,使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在技术和方法上无法实现现代化,这给中小企业审计效率和质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理论上,内部审计过程中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时,只有选用合理的分析工具和方法,才能保证审计的全面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中小企业因管理制度不完善和流程化不规范等问题的存在,导致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程序中存在程序简化的乱象较多,进而导致中小内部审计质量的准确性不高、效果不理想和效率低下等后果和问题。

  3.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规范

  现实中,中小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存在较多误区,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有审计人员不足的现象。并且,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为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有的中小企业甚至不设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而是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财务部门或者监督检查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则有的由管理者直接担任,或者有的由会计人员或其他管财产物资的人员兼任,在管理上财务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也由同一个部门管理。有的中小企业即使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审计机构也大多受董事长或总经理的领导。这就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计划编制、审计证据搜集和审计意见发表等方面的独立性难以得到保障,进而使内部审计部门发表审计意见缺乏客观性。

  4. 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够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由财务人员兼任或其他非审计人员担任,且审计工作依然停留在财务收支、查错防弊等一些事后审计上,缺少企业质量和风险管理等事前审计。这些兼职人员或非审计人员在当前企业发展的环境下,难以承担起对企业内部审计,且难以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总之,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非专业性,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发展要求的。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不够主要体现在专业水平低、缺少职业道德和公正性。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人才方面面临较大危机,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人员缺少审计和会计的专业知识; 缺少现代审计技术; 缺乏对企业相关业务的了解。当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偏低,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因专业水平低,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本所在,进而使审计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完全脱节。

  另外,中小企业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与公正性也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大多中小企业有些内部审计人员道德缺失,或为了相关者利益而丧失职业操守和原则。凡此种种,将会严重影响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进而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决策。

  三、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1.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内部审计质量的根本。现阶段,我国缺少针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可结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企业的需求,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优化和完善,出台针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明确中小企业内审准则及审计质量评价标准。同时,要在法律层面明确内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规范相关内部审计工作。理论上,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不仅可加强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对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还可促进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形成“防范重于纠正、制度促进管理、服务重于监督”的观念,进而提升中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