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5篇(推荐)(第13页)
本文共计449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 加强审计信息化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大多中小企业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设。为此,内部审计工作也应顺应趋势,使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过程中。中小企业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利用企业现有信息化经营的成果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内部审计,不仅可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可使相关审计数据获得更加及时和准确,进而提高审计的可靠性和审计质量。中小企业在推进内部审计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还需利用各种科学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进而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3. 规范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中小企业要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首先要规范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影响内部审计质量的关键。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独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则不易受企业相关人员的影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权威性、客观性和公正性。中小企业在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内部审计机构尽量保持独立,让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经费和工作开展等方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不受管理层、其他组织或个人的干预和影响,进而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
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规范化管理。所谓规范化管理,就是内部审计机构本身要受到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的约束。所以,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要提高内部审计的质量,就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从企业内部审计目标、职责和权限等方面制定适合本企业需求的内部审计规则制度。通过设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仅规范了内部审计组织机构,还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责任,从而使内部审计机构更加规范化。只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和组织,才是提升审计质量的保障和途径。
4. 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对审计质量保证起着关键性作用。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并精通企业经营管理规律及相关业务流程。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够将审计业务、财务知识、管理和经济法律等知识有机融合,并具备职业从业资格,这样才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所以,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要具备再学习的能力,掌握内部审计的专业知识,创新内部审计理念,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最终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内部审计人员加强了职业道德修养,掌握了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做到科学、客观、公正,进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
5.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良好的企业管理水平,可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良好的企业环境才能有规范的内部审计过程和高质量的内部审计结果。因为,企业管理水平越高,企业组织机构也就越规范,企业也更加地从根本上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更好地使企业规避风险,进而可以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企业管理者注重企业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从而会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管理者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规范性,从而客观上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8
一、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概念与范围
内部控制审计是企业以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基础,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及时性、经济性、有效性的过程。或者说,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是在特定期限内,分析与判断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各种缺陷并对这些缺陷进行评定,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的过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与实践还不够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学习。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包括:企业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和非财务信息的全面审计。对信息使用者来说,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是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避免错报发生的最有力工具。同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增加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信心,而对企业做出投资决策。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分析
鉴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应的基础理论及规范呈现出混乱的局面,企业经营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认识明显不足,审计方法相对比较落后,已经不能再适应复杂的经济环境,因此,审计弊端日渐凸显;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只对企业内部的经济问题进行检查,审计工作会影响内部的团结;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削弱了自身的权利,使企业失去了自主经营的权利,从而对于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进行干扰,使内部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审计过程流于形式,丧失了其在企业运营过程监督与管理的权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