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5篇(推荐)(第18页)

本文共计4496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内部审计除具有监督职能,还具有咨询功能。中小企业只有充分发挥这两项功能,才能确保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缺陷和风险,同时,针对缺陷给出解决的办法。简而言之,不发挥监督作用的内部审计,就无法得出咨询结果;而不以咨询为目的的内部审计,监督就无法发挥其价值。在我国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很容易被中小企业管理者接受,但过分单纯强调监督作用,就会导致内部审计和各部门同事关系恶化,最终造成内部审计所处生态日益变差。因此,内部审计要充分发挥咨询作用,在与各部门树立共同目标的基础上,以学习的态度提出问题,从而确保业务的研究与讨论有了最基本的信任基础。有了信任的基础,企业业务人员才能够相信内部审计工作目标是为他们提供服务和帮助。当各部门业务人员能够主动参与和配合内部审计工作,就很容易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之道。

  总之,内部审计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最具效率的内部功能模块,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立足企业的现实,着眼于企业的发展来进行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中小企业要不断加强对企业运行管理的监督,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审计经典论文11

  关注和支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内部控制持续有效运行,既是内部审计的职责,也是内部审计的发展机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抓住该契机,积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提升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层次。要加快内部审计职能从传统的查错纠弊向促进改善管理转变,深入业务和管理过程,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有效性及科学合理性进行调查、测试以及评价。

  1.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期准备

  1.1理论学习是做好内部控制审计的前提:由于我国的内部控制审计发展较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和实践还处在探索阶段,因此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前,应认真学习20xx年发布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xx年5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xx年4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国资委颁布的《中央企业财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指引》等文件,将其作为判断和衡量企业内部控制是否规范和有效的依据和标准。同时,通过阅读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成果或书籍,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

  1.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制度和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很广。要达到预期效果,企业必须建立内部控制审计的相关工作制度和操作手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订规范的审计程序,明确审计内容和各业务循环需关注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控制环节,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企业除了制订《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外,还需编制《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测试模板》。《内部审计管理制度》要明确内部控制审查和评价的范围、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所采取的措施及报告途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需确定内部控制测试的技术和缺陷标准,包括测试计划、测试工作范围、测试方法、缺陷评价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制方法等。《业务流程测试模板》需在对业务风险描述、现有控制描述的基础上制订需测试的步骤、应抽取的样本及样本量、测试记录、测试结果评价和缺陷的分类。《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手册》和《业务流程测试模板》三者结合,可使企业的审计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应遵循的原则

  2.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强调的是内部控制审计的涵盖范围应当全面,具体来说,是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和事项。

  2.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强调内部控制评价应在全面性的基础上,着眼于风险,突出重点。因此在制订和实施审计方案、分配审计资源的的过程中,一要坚持风险导向的思路,着重关注那些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高风险领域和风险点:二要坚持重点突出的思路,着重关注那些重要的业务事项和关键的控制环节以及重要的业务单位。

  2.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强调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只有在审计工作方案制订、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客观性,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在实务中,以下因素可能会影响会影响客观性原则: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