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教育论文范例15篇(第4页)

138 次下载 25 页 44648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对消极心理学理论的反思和完善。积极心理学把关注的重点转向人类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它对人价值的高度重视,所蕴含的积极思维方式,值得幼儿教师学习与反思。

  二、积极心理学对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启示

  (一)树立正确教育观,用发展眼光看待幼儿和保教工作

  积极心理学认为,在众多的积极体验中,有一种积极体验是最综合、最复杂也是最核心的,那就是主观幸福感体验。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既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和相关事件的关于满意的认知和评价,同时也是一个人在情绪体验上对这些方面的主观认同。[3]

  幼儿教师秉着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持有怎样的教育观、价值观,对其具体教育工作具有决定性影响。要开展有效的教育工作,必须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充满幸福感。首先应热爱幼儿,热爱幼教工作,心怀感激,满意自己的过去;积极对待现在,让工作变成一种福乐体验,并把这种福乐体验传递给周围的每一个人;对幼儿、对未来充满期待。只有心里面有孩子,充满幸福感的教师,才会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所需所求。其次,应理解和信任幼儿,以宽容的的态度对待幼儿的“缺点”和错误。站在幼儿的角度,蹲下来和孩子说话,重新认识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欣赏每一个幼儿,关注幼儿的优势,细心地发现每个幼儿身上不同的闪光点。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4]每个孩子都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同时其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不能揠苗助长或抑苗生长;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具有独立的意义,正如蒙台梭利所言:“人就如同手工制作的物品,每个人都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就像一件与众不同的艺术品”.[5]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的标准要求和评价孩子,而是要找到每一件艺术品的独特之处,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不至于被埋没而失去价值。

  积极心理学提倡对个体或社会具有的问题要做出积极的解释,并使个体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同时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问题本身虽然不能为人类增添力量和优秀品质,但问题的出现也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优秀品质和潜在能力的机会。[3]例如,幼儿阶段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期的孩子多动、好奇、好问、好玩的特点,这原本是很正常的现象。然而在实际的'教育中那些比较顽皮淘气的孩子,在教师眼里却成了“问题孩子”.事实上他们大部分并非真正有问题。受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性本恶”、“师道尊严”等观念的影响,教师认为学生就应该是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坐着听讲,自然这些调皮的孩子便成了“另类”,对待他们的自然是无视或打压。换一种思维来看,调皮的孩子或许思维更敏捷更具创造力;或者调皮是因为某种需求未得到满足,只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教师遇到类似情况,首先应了解清楚情况并反思自身,是否对他们的关爱不够,就算真的是问题孩子,也应该正确对待。所以教师应以更包容的视角看待孩子,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守护住孩子的天性。包容他的过去,相信他的现在,乐观他的未来---“任何花朵都会适时开放,只是早晚不同而已。我们能做的就是给每一朵花儿创造适当的条件,耐心的陪伴和等待它的绽放。”[6]

  (二)创建一个适宜环境,给予幼儿积极情绪体验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幼儿的是非善恶意识尚未完全确立,他们最初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往往从身边最亲近的人习得,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

  积极心理学主张,个体的意识和经验既可以在环境中得到体现,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积极的团体氛围和社会机构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环境”,既指物质环境,也指社会关系层面的家庭、社区、学校或班级、社会文化等心理层面的环境。[7]幼儿园是孩子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也是除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地方。幼儿园的一切环境(包括周围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