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优选15篇](第14页)

本文共计4449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班主任在其中起着主导的地位,因此也决定了班主任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可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班级德育工作开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工作作为班主任的核心工作,通过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为德育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也表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学生只有具有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才能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因此,班主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可提高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班主任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工作职责当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班级日常工作管理的效率,其主要表现在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增加学生自我审视能力。①增进师生关系的融洽。班主任通过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师生双方能够更好地进行交流与沟通,降低学生的叛逆情绪,让双方能够互相尊重、理解,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②增强学生自我审视能力。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中,教师虽然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真正的学习却是要学生从内心接受,并愿意配合家长与老师进行学习。班主任可通过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养成并提高自我审视能力,使之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3)可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中学生只有具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勤学好问的人生态度,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而中学班主任积极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整体提高。例如我校一初三女生,在初一、初二时学习成绩一直稳定,但到初三之后,由于升学压力使心理承受较重的负担,当她某次小考成绩有一丝下滑时,由于教师与家长对此学生的期望过高,从而使她表现出不安、焦虑、紧张的情绪,久而久之,在之后小结考试中多会出现恶心、哆嗦的现象。针对女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通过及时的了解情况,对女生进行开导,并与其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将女生学习的压力进行适当减轻;再通过班级组织活动、其他学生对该生的关心等方式,使该生的学习压抑情绪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心理承受能力能到了大幅提高,其在此后的学习与考试中,均能以正常心态对待。经后续资料调查发现,这位女生在初三升学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进入了本市的重点高中。

  (4)有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学生接收知识的程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学生本身的智力有关外,也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保证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使学生养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需要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困惑做到早期的疏导,使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与心理能得到有效的矫治,有足够的信心与意志,并对学习产生兴趣,久而久之便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在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中学生学习的引导人,通过细心、耐心、科学的方法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效避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并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均有着积极的影响。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11

  【摘要】

  中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的个体身心发展和个性特征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个体心理也容易出现问题。家庭因素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重大,作为父母,应当准确的了解子女在中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根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对中学生进行民主科学的家庭教育,提升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因素 对策

  一、引言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中学生在生理上逐渐的成熟,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相应的发生变化,表现出成人感与幼稚感并存、闭锁性与开放性并存的发展特点。中学生在这一特殊时期,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还存在人际交往与青春期等心理问题的矛盾,在家庭中,父母作为子女的第一监护人,也与子女生活在一起,对子女的影响也最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