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开题报告 > 正文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集锦(通用24篇(第24页)

130 次下载 38 页 6407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实验前,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按以下项目进行常模统计,量表测验及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前测,积累数据和资料,以备研究后期进行统计对照和问题分析时使用。

  (1)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理解(问卷)

  (2)教师对新课程各模块的驾御能力(问卷)

  (3)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热情(学习动机诊断测验)

  (4)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的测验)

  课题实验研究的后期,将根据研究的内容,设计检测项目,进行后测,获得充分的、有说服力的数据与资料。

  研究的方式是:以课堂为现场、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的研究。

  5、研究的思路是:

  (1)实施滚动式推进,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

  集体研究与个体研究相结合,齐头并进。

  (2)开展案例(个案)研究,在研究中我们确立三条基本思路:

  ①从寻找问题出发——根据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解决问题的方

  案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和验证。

  ②从总结经验出发——教师通过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再次运用于教学实践,经加工、提炼、筛选,从而形成教师特有的课堂教学模式。

  ③从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教育改革发展要求,通过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创造性地设计出新的教学策略,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实施、检验。

  同时建立有效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制度,明确各学期、各个月的研究重点、内容、人员和目标。

  (五)课题预期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研究成果形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文本成果

  论文集:将各学科研究与探索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汇编

  研究报告:课题组在各学科探讨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报告

  论著:出版2本课题研究专集:《新课程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案例与分析》

  2、校本成果

  (1)学校的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提高,学生主体发展指数良好,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普遍提高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涌现一批教学创新型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

  (2)学校形成“创新性”、“科研型”教学评价体系,形成个性化教学特色,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社会声望。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安排及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为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有:

  (1)成立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收集整理教学经验、相关理论、教学内容。

  (3)参加专家讲座,外出参观学习。

  (4)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及其相关理论。

  (5)进行实验前测工作,积累数据资料,整理调查情况分析,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理解(采用问卷)

  B教师对新课程各模块的驾御能力(采用问卷)

  C学生对新课程学习热情、智力水平等(采用问卷)

  (6)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做好课题研究课的准备。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为实验阶段。

  (1)将理论的学习思想、经验引入到课堂教学进行探究。

  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如专家讲座、培训、观摩研究课、论文和优质课竞赛以及其他研究交流活动)

  研究课要体现教学新思想、新观念、新措施和新方法。研究教学要有创新精神,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试验,体验前人没有体验过的感受,发现前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总结前人没有总结过的经验,探索前人没有探索过的规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教学活动有效性、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探索和发展过程,获得成功体验。

  (2)积累典型录相课、案例及阶段论文。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着手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资料的搜集积累是实验必备工作,它也是研究的基础工作,是实验研究结论的基石;也是实验总结、实验报告、论文写作的起点和基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