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类的实习报告(通用30篇)(第50页)
27 次下载 51 页 90028 字【 字体:大 中 小 】
先清理试块模,再在试块模上刷隔离剂,并把试块模的紧固螺旋拧紧,以免放入混凝土后发生跑模。注意刷隔离剂时不要刷的过多,过2到3分钟后从混凝土罐中用铁锹将混凝土铲入试模。然后用钢筋棍将混凝土捣实,直到不再有气泡冒出。最后将混凝土表面抹平,放到无震动荷载处。等到24小时后拆模,拆模时在试块上表明标号日期。
混凝土试件尺寸及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骨料最大粒径(mm) 试件尺寸(mm) 强度的尺寸换算系数
≤31.5 100*100*100 0.95
≤40 150*150*150 1.00
≤63 200*200*200 1.05
浇筑混凝土板时混凝土的虚铺厚度要略大于板厚,振捣完毕后用1.5~4m的刮杠刮平,用木抹子抹平,并根据构造柱钢筋上的控制线线拉线检查板底标高,严格控制平整度,尤其在墙、柱的根部。 楼梯混凝土从上至下的浇筑,现振捣板底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后,在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浇筑,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混凝土垫层的浇筑:钉控制桩,垫层厚度为10公分,强度等级为C15,宽度为700mm,混凝土采用平板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密实后,以钉的控制桩上的标高拉的工程线为准检查平整度,高出的地方铲掉,低的地方补平,用木抹子抹平。
六、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本次实习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问题一: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
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实习时用到了才知道自己没学好,在学校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过关,才在考试的前几天报老师讲过的重点死记硬背上几遍,一等考试过去后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不管以后又用与否就都在记忆里消失了。等到需要时才知道自己还没记住这些,就像现在进入施工现场没有人会问你这些,但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不知道试块该怎么养护、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什么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怎么能指导施工呢?
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时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扎实掌握,不死记硬背做到灵活运用,与实践相接合。
问题二: 熟悉图纸的能力差,对平面的图形想象不出立体的样子。致使不能明确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三:对于最新的施工规范不知道,致使不能很快的判断出施工的对错。
问题四:对于一些施工顺序还不太明了,对每一个施工过程的操作不了解。
问题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差。对于建筑方面的一些出新了解太少。
问题六:实际中的建筑标高和结构标高在计算施工标高时容易混淆,尤其用五零线控制墙体、门窗洞口的控制高度时容易出错,分不清什么时候包括了地面做法,什么时候不包括。
七、实习的经验及收获:
首先本此实习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适应环境。未去工地之前我从没想象国两个月的实习我能承下来。但是通过这次实习我适应了这种工地生活。虽说以后不一定去工地工作,但有了这段时间的锻炼,不论以后做什么工作心中都有了一种吃苦耐劳的毅力,也学会了适应环境。另外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一些与学校不同的问题,就是在工地上知道了作为一名技术人员应该怎样去和工人交流等。
其次,通过这次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这次实习对我的识图及作图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识图时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须细心计算。在结构上哪些地方须考虑施工时的安全问题,在绘图时哪些地方该考虑实际施工中的问题。到即能施工又符合规范要求,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化。没有这次实习也许绘图只是用书本上的照搬照画,不会考虑太多的问题,更不可能想到自己的设计是否能施工。

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现状与优化策略论文
小学美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美术教育中师幼互动的现状论文
改善我国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措施论文
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美术说课探析
关于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科研方法和论文写作
浅谈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多元评议为写字课堂插上灵动的翅膀论文
日本创新体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论文
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探究论文
中学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的有效结合论文
图书馆与国民文化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论文
发表教育论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项目管理沟通的意义和方法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
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中小学教师科研论文写作
教育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