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文化毕业论文 > 正文

班级文化建设的论文(荐)15篇(第14页)

本文共计417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班主任的组织引导。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其工作方法和管理风格直接反映于班级的文化风貌。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班主任应关注下列策略:①规范生成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制定和落实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要让学生明确它具有与守则、行为规范不同的可操作性、互制性及灵活性。让每位学生都成为“立法者”,参与制定班规及各种规章制度,使学生充分感受这种规范的自发和自律。同时,指导学生依据这些规范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反馈,促进落实。②自主活动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班级活动由班委会根据学校要求及班级的实际需要组织全体同学参与讨论、制定方案,并自行组织实施,充分调动广大同学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班主任只给予适时、适当的创意指导和组织支持,及时反馈活动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熏陶。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显示个人的才华,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逐步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持之以恒,就会强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当然,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细碎而复杂的过程,班级文化建设仅仅靠全班同学和班主任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社会的榜样支持,学校的活动支持、家长的教育同步支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促进班级的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杨林国《当前学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载《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9期。

  [2]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中国和平出版社,20xx年版。

  [3]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纲要>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4]靳世荣,郑咏梅《关于德育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载《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提要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选用不同的“文化”去建设一个班级,会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它已成为学生自主成长的重要文化环境。目前,随着新课改的纵深发展,班级德育工作对课程改革的支撑略显滞后,班级德育工作的改进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试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分析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锻造作用,进而拓展班级德育工作的渠道,推进新课改的进程。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德育,新课改,学生

班级文化建设的论文10

  摘要:高校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成形式,在其功能发挥的过程中形成特定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满足、矫正和再社会化的功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49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反映出该校大学生对班级文化的认可状况以及班级文化所呈现出来的特点,从学生管理、学生特点、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影响班级文化建设点主要因素,并提出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等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班级文化;学风;调查研究

  近年来95后高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独立,以自我为中心,尤其是在学分制教育和新媒体环境发展的双重影响下,大学生更加注重自身个性塑造和自我发展,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逐渐淡薄,班级概念变得越来越模糊[1],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为此如何加强新时期班级文化建设,完善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也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

  高校班级文化是在班级成长、学生互动、老师引导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被班级学生所认可的特定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精神风貌、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就目前研究来看解析大学班级文化的特点,一般可分为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个层次,其中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班级文化为大学生人格建构营造了一种精神环境,彰显着大学班级的组织人格,为班级健康运行提供了保障,体现着大学班级的个性和特色。[2]同时健康的班级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满足、矫正和再社会化的功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对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高校隐性管理的重要方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