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集合15篇(第21页)
本文共计440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以上是笔者在观摩部分高师音乐教育钢琴教学之后产生的一些思索。高师钢琴教学这一课题是一个发展性课题,还有很大空间去挖掘。随着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我们对此关注的视点将更加广泛,深入。笔者期望通过中国高师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能够“会当凌绝顶”,“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吴铁英孙明珠《简明钢琴教学法》
[2]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者388问》
[3]司徒壁春陈郎秋《钢琴演奏法》
[4]谢嘉幸郁文武《音乐学习与教学法》
[5]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4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目前是我国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主要渠道,担负着培养合格基础音乐师资的重任。然而大部分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低下,无法尽快融入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在我国几乎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自20xx年《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开始到20xx年《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再次颁布已经进行了整整十年,在这十年间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转变着旧有的教育观念,不断吸收并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然而,当高校面临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时却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基础音乐教育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不仅影响着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决定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持续发展的生命力。虽然我们的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如何调整该专业的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服务,各高校还未能找到一个能够得到共识、推而广之的有效方法。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一问题,希望能够对本专业的发展尽一番绵薄之力。笔者认为,要提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以下几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明确专业方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参照专业音乐院校,过分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很忽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是中小学音乐教师,是能够从事基础音乐教学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而非从事音乐表演的专门人才,这一点和专业的音乐学院有很大的出入。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首先应该以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基本点,追求的应是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依靠的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广博,教学理论与技能的积累,而不仅仅是某一项专业技能的精深。这一观念目前在我国部分开设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院校的教学管理人员中有了一定的共识,然而以下两类人群思想的转变也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改革的关键。首先是教师思想的转变,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师多来自各专业音乐院校,他们对自己的专业有着美好的追求,然而他们大多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理解并不透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行分科教学,各专业教师往往各自为政,教师只关心学生在本专业的学习,很少关注学生在各门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方面的融会贯通,更不会注意基础音乐教育与自己的专业有着怎样的联系。因此,只有各专业教师清晰地认识到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才有可能主动将自己的专业课教学与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结合起来;其次是学生思想的转变,据笔者多年在高校音乐学院执教的经验来看,无论哪个专业的学生,他们多以展示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荣,上得舞台或上过舞台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儿,因而多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花费功夫,然而他们忽视了自己的专业方向,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专业技能比不过专业音乐院校的学生,教学技能也相当欠缺。因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方向,从而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笔者建议在该专业学生进校之初便应该开设相应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培养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活的始终,这样既使他们的学习有了动力,又不至于迷失了学习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