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论文集合15篇(第14页)
本文共计440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7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在开展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过程中,将钢琴演奏、歌曲创作等分割开,认为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技能是钢琴基础教学以及钢琴专业教学需要完成的任务,与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没有关系。这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教师忽略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而这样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二、改善高等院校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合理的设置钢琴即兴伴奏课程
在设置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了解其他音乐学科的主要特点。针对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内容来说,钢琴即兴伴奏学习的基础是声乐课程与钢琴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设置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时,应该设置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声乐与钢琴基础知识与技巧的基础上。除此之外,通过钢琴曲式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的把握钢琴乐曲的结构布局,从而更好的掌握钢琴乐曲曲式的规律。因此,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可以与音乐曲式课程同时开展。例如: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可以在大三阶段开始设置,大三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声乐和钢琴知识,在这基础上开展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二)加强相关学科的支撑
在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关学科的支撑。这就需要广大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与学生高度的重视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积极的转变以往的教学与学习的态度。作为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应该注重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相关其他学科音乐知识的讲解与分析。另外,高等院校可以通过讲座、交流学习、演讲等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开展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并转变部分教师将声乐和钢琴学科的学习作为唯一提高钢琴演奏技能的途径。
(三)创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形式
针对以往的较为单一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形式来说,有碍于学生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因此,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师必须创新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形式。针对钢琴即兴伴奏教材而言,高等院校应该采用充分涵盖了钢琴即兴伴奏学科基本内容的规范性的教材[1]。其中应该包含钢琴即兴伴奏的音型、指法、高潮处理技巧等方面的内容。在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模式方面,钢琴即兴伴奏教学内容应该包含钢琴即兴伴奏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钢琴即兴伴奏示范操作、检查学生作业三方面。促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一定的钢琴即兴伴奏技巧[2]。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高等院校以及教师应该积极的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的进行改善,以此完善钢琴即兴伴奏教学。
[参考文献]
[1]魏韶亮.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问题剖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xx,06:238-239.
[2]段建淑.高校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改革初探[J].大众文艺,20xx,03:245.
[3]蒋帆.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D].华中师范大学,20xx.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0
一、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
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爱乐人”的摇篮。
2、现代音乐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
音乐教育目标不是把学生们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音乐特有的形式、手段,培养出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现代人,这也是德育教育所要达到的。我国现阶段音乐教育目标明确规定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弘扬民族音乐是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使年轻一代了解、熟悉、热爱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达到音乐教育的社会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