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学说”(第4页)
本文共计520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年),博学的哲学家,在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政治、文艺理论都有相当的成就,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我们先来看一下他的实体学说,关于何为实体的问题,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范畴篇》中对它下了一个最基本的定义:“实体,在最严格、最原始、最根本的意义上说,是既不述说一个主体,也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东西。”对于这句话,我们可以举两个例子来加以说明,比如我说:“苏格拉底是人”。这里“人”是用来述说“苏格拉底”的。而“苏格拉底”却不能用来述说“人”。这即是“不述说一个主体”。再比如我说“苏格拉底是白的”,这里白是一种颜色,但毫无疑问,他必须依附于苏格拉底这个人,没有苏格拉底这个主体,我们也无从谈起他是白的了。这里即是“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意思。
以上的是“实体”的说明,也可以说是“第一实体”,因为亚里士多德马上又提出了“第二实体”的概念,比如“苏格拉底是人”这段话中,“人”就是第二实体,这就是“种”与“属”的概念,比如“苏格拉底”被包含在“人”这个属中。但“人”却又被包含在“动物”这个属中,像这些的“第二实体”可以述说一个主体。,仅仅具有“不依存于一个主体”的特点,因此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第一实体比其他事物更是实体”。
关于“四因说”,这是亚里士多德探索实体产生的原因时这个问题时提出的,他将此归于四个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比如一棵树,种子即是质料因,毫无疑问,这是长成一棵树的基本条件。而长成后的树即是形式因,同时这颗树的形状也是种子所要达到的形状以及推动其生长的动力。因此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是三者合一的。
依以上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形式是与质料相对的,比如种子是树的质料,树又成为森林的质料,以此不断延生,这个序列的最低端是”纯粹的质料“,他相当于”不存在“。这个序列的顶端即“纯形式”是一切事物被推动的原因,即“第一推动者”,亚里士多德也将它称为“神”,因此”第一哲学“也被他称为”神学“。


语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措施探讨论文
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浅谈网站推广的作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精选12篇)
浅谈教育技术对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
浅谈成人教育的作用
下运带式输送机的制动问题
电力信息化应用中产生的问题
知识管理与高校图书馆管理MPA论文范文
分析国际市场下的国际运输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践策略
服务预售及其实施策略探究
BSC下的高校绩效管理研究
民族音乐在音乐艺术中的作用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秘书的说话艺术
英语文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莱辛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符号文学论文
浅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语文教学论文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嵌入式软件应用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价值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