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医学 > 正文

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论文(通用8篇)(第7页)

本文共计206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接收尿毒症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患者年龄为43-78岁,平均年龄为(55.3±6.7)岁。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为(4.2±1.3)年。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患者年龄为44-78岁,平均年龄为(55.2±6.2)岁。病程0.5-16年,平均病程为(4.3±1.4)年。两组患者基础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实行动静脉内瘘术。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展开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操作如下:

  (1)健康教育。尿毒症是不同种类型晚期肾脏疾病表现出的综合征。患者长时间受到病痛折磨,很容易出现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有时也会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提供临床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需予以其关心、理解,必要时还要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大部分患者对自身疾病、血液透析以及动静脉内瘘缺乏准确的认识。护理人员应主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尿毒症的诱发因子、手术治疗过程以及透析原理、内瘘原理与注意事项等。全面提高患者与家属的认知度,并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消极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

  (2)术后护理。患者实行动静脉内瘘手术后很容易受到静脉压力上升的影响,部分患者还可能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肿胀情况。护理人员可抬高患者患侧。患肢尽可能不穿紧身衣袖,以免产生压力,减轻水肿,促进静脉回流。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注意观察患肢是否有无出血、渗液情况,观察手指颜色、感觉与温度以及动静脉内瘘搏动的情况。观察患者血管是否有杂音。并依据内瘘震颤确定是否内瘘通常,做好记录[2]。为促进内瘘成熟,还应指导患者捏橡皮健身圈训练,每天3-4次。

  (3)预防并发症护理。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注意预防患者出现并发症。首先,局部出血。如患者肝素剂量使用不当、凝血功能异常,就可能出现局部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出血情况。其次,预防假性动脉瘤,在患者血管壁出现病变、局部血管反复穿刺后很容易出现假性动脉瘤。护理人员可更换穿刺部位,以避免对血管内膜构成损伤。针对血管不充盈的患者可使用扎止血带。最后就是预防感染。护理人员需全面观察,各项操作均严格实行无菌操作原则,保护好穿刺针眼,并注意对皮肤进行消毒。另外还应注意预防闭塞。动静脉内瘘闭塞属于常见性症状。如动静脉内瘘震颤消失,使用听诊器听取实际情况,确定动静脉内瘘情况。

  (4)指导动静脉内瘘使用。在对患者穿刺前,护理人员需全面评估患者动静脉内瘘情况,确定是否通畅、感染与皮疹等。掌握内瘘血管的走向、吻合以及分布等情况,并固定穿刺,延长使用时间,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1.3统计学方法研究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19.0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x±s),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明组间;如P<0.05,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为(95.3±4.2)分,对照组为(72.4±3.5)分,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1例局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者中假性动脉瘤1例,感染1例,局部出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室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方法。此种治疗措施已经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措施。血液透析室净化患者血液,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但是要想达到透析的目的,就会对临床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透析中患者血液流速与流量的要求也非常高。唯有流量与速度均达标,才能够保证治疗效率,减少透析时间,缓解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3]。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透析前实施动静脉内瘘,开通通道,这样才能够确保血流量与速度达到血液透析的要求,才可保证治疗顺利实施。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提供综合性护理措施。实践表明,综合性护理措施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