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论文(通用8篇)(第10页)
本文共计2064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正确行动静脉内瘘穿刺等。
1.2.2研究组:对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尿毒症来说,其是较为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所以患者在长期受到疾病折磨后,會对尿毒症产生恐惧感,同时,由于其肾脏病已到晚期,一些患者的心理情绪会消极到极点,甚至想要放弃自己的生命。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其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明确,从而多关心、理解患者,并适当向患者列举尿毒症成功治愈的案例,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与此同时,很多患者都缺乏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针对这个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为患者讲解血液透析原理可根据患者自身内瘘血管条件制定相应的内瘘护理措施,如透析前穿刺针的选择、穿刺部位及穿刺方式的选择,透析后针对性的对患者的动静脉内瘘血管进行功能锻炼及护理,并让患者了解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如穿刺部位肿胀、出血、内瘘震颤减弱等,并能掌握出现不良反应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此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内心紧张的情况进行缓解。
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动静脉内瘘使用指导。在进行穿刺之前,应对患者动静脉内瘘的通畅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其是否存在着感染与皮疹等,另外,需要对患者内瘘血管的走向进行确定,并进行固定穿刺,提升穿刺的具体成功率。
护理人员应对动静脉内瘘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例如,如果患者出现了局部出血的情况,护理人员就应该对患者的切口出血处进行密切的观察,确定导致局部出血的因素,进而与责任医师商讨治疗方案。
1.3观察指标
以不良反应情况、护理满意度为具体的指标,明确适合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本文所得数据,运用SPSS16.0软件对其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尿毒症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在护理完成后,研究组尿毒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尿毒症患者,研究组共有65例患者对护理较为满意,而对照组只有32例患者对护理满意。两组差异明显,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尿毒症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经护理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内容见表2:
3、讨论
患有尿毒症的患者已经处于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因此在多种肾脏疾病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尿毒症患者的肾脏功能已经出现了不可逆性减退的情况,甚至可能完全丧失。针对这一情况,需合理进行动静脉内瘘。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很多医院在为尿毒症患者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时都推荐以动静脉内瘘的方式开展血管通路,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动静脉内瘘的感染现象少,同时使用周期较长,具备较好的临床效果。有研究认为,以优质护理配合动静脉内瘘提升血液透析的效果,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对治疗行为进行配合,如此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不良反应的现象,这与本研究的研究结果也较为符合。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临床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中进行应用具备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实施临床护理干预能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应在临床实践中对其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程韶娟.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149+157.
[2]黄玉皿.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早期使用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257+260.
[3]张月婧如.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7):181-182.
[4]吴瑕.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14):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