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关于电子政务的论文13篇[经典](第19页)

本文共计4197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 电子政务与信息安全的概述

  电子政务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不断赋予其新任务和新内涵。基本内涵就是政府把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公共组织管理事务中,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政府层级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把经过优化重组后的政府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为社会提供全面、规范而透明的管理和服务。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中的软硬件及系统中数据完好无损,无论是无意还是恶意,数据信息都不被破坏、更改或泄露,系统连续运行正常,信息服务连续不间断。信息安全就是指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未授权拷贝和所寄生系统的'安全性等五个指标。

  2 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问题

  2.1 电子政务面临系统安全威胁

  电子政务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存在安全漏洞;互联网的开放性、移动存储介质的交叉使用,导致网上病毒泛滥成灾;网络高手频繁攻击,这些都威胁了电子政务系统正常数据业务和敏感数据的安全。

  2.2 电子政务面临网络侵权风险

  电子政务中的网络侵权现象主要是网络链接和传统文学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侵权,涉及到信息的所有者或提供者两方面的权益。必须认真妥善处理,既要保障政府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又要保护信息所有人和提供人的合法权益。

  2.3 电子政务面临信息污染困扰

  互联网上的信息量非常巨大,并且每年以指数级增加。其中有大量的虚假不良信息和暴力色情信息,也有很多陈旧冗余的信息。这些信息已经严重污染了互联网的信息环境,也严重干扰了政府信息资源共享。

  2.4 电子政务面临机密信息泄密风险

  网络的开放性和系统本身的脆弱性,导致网络系统存在欺骗攻击、数据截取和数据篡改等安全风险。无孔不入的计算机病毒也是常见的信息安全杀手。另外,人为因素也是机密信息泄密的潜在风险。有的是内部操作人员的无意为之,有的就是恶意毁坏电子文件材料;有的是外部人员专门窃取、删除、篡改国家涉密或非涉密信息,给国家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3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技术建设

  3.1 使用隔离网闸技术整合网络结构

  在电子政务工作中,经常需要在内网、专网与外网间进行信息交换,为了保护内网数据信息安全,可以设置安全岛,在网络间设置物理隔离过滤信息,保障数据安全交换。

  3.2 使用漏洞扫描系统技术弥补缺陷

  我国尚未完全掌握CPU等核心技术,操作系统依靠外国技术。所以在操作系统的安全设计时必须设置漏洞扫描系统,在运行时必须经常扫描整个网络地址网段,扫描来自设备、系统的漏洞,发现漏洞及时补救,提高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3 运用网页防篡改系统技术建设安全网站

  在构建网站时,要选用网页防篡改系统,在服务器上配置及时升级补丁程序;在防火墙上,配置口令、加密、身份认证、审计等所有安全软件,实时监控审计网络存取和访问状况;在政务内网与外网之间采用物理方式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逻辑方式隔离,满足政府机关Web的安全性要求。

  3.4 使用PKI技术进行加密认证技术

  PKI用非对称密码算法原理和技术来为电子政务提供标准的密钥管理基础平台,通过数字身份证、数据签名、用户名及其访问口令,进行身份鉴别及访问权限的控制,防止非法登录,保证网络资源安全。

  3.5 使用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

  使用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技术,在不影响数据网络传输的前提下,能自主、实时识别针对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恶意行为,并作出攻击检测和响应,为用户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安全保障。

  3.6 使用数据备份技术

  在计算机上配置备份软件,把数据备份到介质上,当原始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时,利用备份数据恢复原始数据,保证系统正常运用。备份策略主要有全备份、增量备份、差分备份;备份形式主要有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

  4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管理建设

  4.1 加大国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国家应从人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扶持国有信息安全产业建设,建设自主的信息产业或实现信息产品国产化,建设安全产品评测认证中心、病毒检测和防治中心、关键网络系统灾难恢复中心、系统攻击和反攻击中心、信息战防御研究中心等信息安全基础设施,积极研究计算机、通信和微电子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以确保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