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业成本法论文(精选12篇)(第12页)
本文共计4358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6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3、强度动因。有些产品、劳务或顾客需要一些具有特殊性的作业,在作业执行过程中资源的耗费并不具备执行动因或数量动因的条件,这时需要对作业作个别追踪记录,直接把作业成本归属于成本计算对象。这种成本动因称之为强度动因,由于直接归属作业成本,所以不需要计算成本动因率。应用强度动因进行成本的数量归属是最精确的,也是最符合逻辑的,但花费成本最多。只有那些作业成本较大、每次执行时资源消耗又无规律可循的作业,才应用强度动因。如同样是由安装调试作业中心执行的某次产品的安装调试作业,由于技术要求高,需聘请外来专家,租用外单位的高级仪器,并且作业时间集中等原因,跟一般作业区别较大,不宜采用执行动因或数量动因,则应直接把成本归属到产品中去。
三、确定成本动因的必要性
传统的成本系统通过假定数量是惟一的成本动因而过分简化了成本的产生过程。在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里,生产的数量可通过产生的单位数来计算;而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中,直接人工小时或直接人工金额,甚至机器小时数则通常被用作单位数的替代品。随着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折旧费、维修、动力等费用由制造成本变成了制造费用。显然,这种情况下“驱动”制造费用将导致不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而将数量动因扩展为一系列更为复杂的成本动因,使得生产成本组成项目“各得其所”的使用不同的动因,则无疑将改善制作费用分配,近而导致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使得传统的对“期间费用”作一次性扣除,而不加分配的作法成为历史。确认成本动因的必要性还表现在,它会帮助我们清晰的看出哪些产品利润较高,哪些产品处在微利和保本状态。而这一点在传统成本计算法下却是不易觉察到的,成本动因的确定有助于企业有效降低成本。
四、成本动因概念的引起对成本性态划分的影响
传统的成本系统根据各项成本与数量,将成本划成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种。这样的处理方式忽视了成本还可以随着数量以外的因素而变动,即成本的可变性观念。事实上,成本形态是由成本动因所支配的,要把各种费用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上去,首先要了解成本性态,以便识别出恰当的成本动因。按照这种观念,成本可划分为短期变动成本和长期变动成本。短期变动成本即原来的变动成本,它随产品的产生数量成比例变动,对它应该利用“与数量相关的成本动因”;长期变动成本则以作业为基础,它随作业消耗量的变动而变动,对它应该利用“与作业相关的成本动因”。须指出的是,长期变动成本的变动与作业量的变动并不是同步进行的,两者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个时间差,即本期作业量的增减并不一定会立即引起本期的长期变动成本的相应变化,其影响可能要到下一期或更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能显示出来。如产品批次计划一旦制定下来,即便企业决定减少本期的生产批次,但已经发生的生产批次计划指定成本并不会马上减少,需要分摊到各个产品批次中去。正是由于长期变动成本的这一特点,传统上常把这部分成本视为固定成本。而该“制度”把长期变动成本与短期变动成本区别的较为清楚。
论作业成本法论文 篇6
目前,我国大中规模的煤炭企业都建立了比较科学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制度,但由于煤炭开采的影响因素较多,开采成本构成复杂,上下浮动大,现阶段煤炭生产成本仍居高不下。针对这一问题,煤炭企业应当对企业现有成本管理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更加完善和科学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
一、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和流程
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组成部分。煤炭企业的成本构成包括用于生产辅助的制造费用和直接生产成本。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是成效消耗的两种具体分类。电费、工资、材料费用等井下各生产环节的费用为可控成本,在企业的所有成本中,电费、工资、材料费用等相关可控费用占据较大比例,应当对可控费用进行重点管理和控制。成本管理业务流程包括:第一,目标成本分解。矿财务科是分解成本目标的执行部门,从上级下发的产量指标和利润指标出发,计算吨煤成本和目标成本,并在综合分析历史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对吨煤成本进行分解,并建立工资成本指标等内容。第二,成本指标的分解。综合考量相关资料,进一步分解经目标成本分解后的成本指标,最终产生矿厂部成本指标和各个战线的成本指标。第三,审批和制定月成本计划。分析每月计划,然后对成本计划进行确定,企管科在综合考虑各战线计划产量和年度材料成本指标的条件下对各系统制定的用料需求计划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用料需求计划生效。第四,成本核算。以原煤为核心制造成本是成本核算的基本方法。第五,成本分析和控制,综合考虑成本核算提供的相关资料和成本数据,分析比较上年同期成本、本期计划成本,定性、定量分析超、降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处理措施。目前煤炭企业通常在成本核算中采用以原煤为对象的“品种法”,它具有地点不详、用途不明、成本发生责任不清的缺点,目标成本责任制无法通过其提供的成本信息进行实施;另外,没有依据科学的标准进行成本分解,分解材料成本指标到每个战线时,没有采用和实际成本动因具有密切联系的标准;最后,成本管理控制深度不够。现阶段战线成本分析控制的基本单位,而各战线对其下属单位的责任规定和考核措施都存在较多问题。因此,煤炭企业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变革成本管理控制的方法和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