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浅析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养论文(通用13篇)(第9页)

本文共计3497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过于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技能型的教育和实用型职业的教育,忽略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是很忽视的。甚至,学校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更没有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方面的锻炼和教育。尤其是进入大学后,课程任务相对减轻,上课时间明显减少,同学们拥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人感觉到突然没有了压力,也没有人对自己进行约束,生活和学习的安排,全部要靠自己,顿时感觉无所适从,没有了目标。

  2、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首要群体,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家长只是单一性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事事为子女代劳,使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机会。溺爱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后,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就会认为自己很没用,怎么努力都不行,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只想一切都顺其自然,也就不愿意刻意地去管理自己。另外,严格控制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顺从,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计划,都是家长为学生安排的,子女的一切事情,家长都要干预和控制。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一味地顺从父母的安排和计划,不会为自己设定什么下一步的目标。

  3、除了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原因之外,社会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涌现出各种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冲突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价值标准多元化的环境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在价值选择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不少大学生就很难依据自己的认识的经验去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深深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复归的尴尬境地。比如媒体道德舆论导向不明确,在大学生没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之前,媒体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影响;社会舆论导向以名、利、权、财等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歪曲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1、更新和完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和引导体系。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完善自身的地方,学校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将会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促使在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步步发展和提高。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班主任的管理、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管理中的引导等途径帮助学生客观地认知自己。另外,认知自我的方式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推断自我、通过与社会的要求推断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推断自我。其次,在大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学业生涯规划大赛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规划的方式,高校要求学生规划学业生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干部等指导学生获得和增强自我规划的能力。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自我才能使得自己抓住目标而不迷失方向。再次,高校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法来引导学生自我控制,把学生个人人生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家庭的期望目标和社会的要求目标结合起来,实施帮助、指导、引领、提醒、教会、监督等措施,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形式校园社团活动,自己管理社团组织,自己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自我分析、目标设定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组织、过程调整与效果操控;在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估、活动总结与反思总结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更新个体家庭的教育观念。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的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因此,父母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子女增强自我管理。首先家庭要为子女创造民主参与的家庭氛围。民主的家庭氛围,使得子女平等地对待家庭事务,有利于锻炼其自我管理。其次,父母在工作、家庭、社会生活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做事,教会子女自立、自理、自主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子女树立榜样,培养和锻炼子女自我管理。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方式。因此,父母自己要学会自我管理,才能影响到子女的自我管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