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第7页)

本文共计131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4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后网络艺术的审美特点

  相比较而言,网络艺术的传播途径和后网络艺术存在着些许的差异性。后网络艺术更多体现在艺术展览上,实物作品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思想。而网络艺术更多借助新媒体方式,通过多种媒介快速传播艺术作品。比如用电脑绘图软件为创作媒介,最终回归到画廊展出;或者在不同应用软件、报刊杂志的内容中展现。网络艺术运用一种全新的科技手段来扩充艺术创作空间,传达艺术家的影响。后网络艺术更多地回归到各种传统艺术思想并与物体本身融合,留给我们更多的精神思考与价值。大多数后网络艺术都具有时下流行的“现成品艺术”的影子。艺术家可以使用现成品作为材料,去除其使用功能,然后通过观念赋予新的含义。网络世界作为一个人人都可参与且门槛较低的创作平台,音乐、图像、文字、动画等等作为媒介给艺术家美带来了引得创作理念与审美形式。比如摄影师ChadPrince擅长挪用手法的艺术创作,由他拍摄的牛仔系列广告(万宝路品牌),主张削弱宣传的夸张性,让艺术回归。艺术家prince在2014年展出了近四十幅作品,形态各异却都命名为《新肖像》。有的是名人、艺术家,或者国际名模社交页面,进行印刷并展览。这一展览使他成为了摄影界后网络艺术的领头者,让现成品艺术哲学的意义更加深刻:“艺术家可以做到对一个物品本身意义的祛除,并将自身所想表现的重新赋予物品新的含义”。在现代,也有一小部分的后网络视觉艺术风格趋向于复古思潮。以20世纪八十年代的故障美学和蒸汽波艺术形式为代表,这个复古潮流起源于人们对于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和现代环境更新的不适应,产生了不安全感从而有了想去逃避的倾向。因此在充分体验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快餐式娱乐与便捷生活时,也会由衷地记忆起曾经的美学思潮。由此可见,后网络艺术更注重将网络与技术作为一种媒介注入艺术的灵魂,而不是把网络艺术化,代表着网络时代的人文主义。技术的先进不再是重要因素,重要的是艺术家们如何在现今的网络环境下寻找自己的审美语言形式。

  网络艺术的后审美范式(第7页)转变

  (一)后网络艺术的展示形式

  1.案例分析巴尼·罗格斯的创作与“后网络艺术”相对的概念——“网络艺术”,其特点是作品必须是网络化数字化的,必须以互联网为载体,并以网络的普及性与推广性达到艺术展览的目的;相对来说,在传播载体方面,被定义为“后网络艺术”的一些艺术创作,就相对贴近生活,更多以实物的方式更加亲民。艺术展策展人KarenArcher提出,“后网络”并不单纯指既定的时间观念或是特殊的科技手段,更多地想去表达艺术与网络和谐共生的形态,是一种新型的艺术思考方式。在艺术创作中,后网络艺术启发艺术家的创作意识。这种理性创作思维贯穿艺术传播的整体过程,从最开始的创作灵感诞生、到艺术作品创造过程以及大众对艺术品的不同感官与见解。例如艺术家BarneyRogers的作品《自画像:猫仔骨灰瓮》。作者的创作主题是将自己化为自己去世的爱宠猫咪身上,用喝水的马克杯代指安葬猫咪的墓穴。用这样的手段,将创作者置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尝试。当人们看到这件作品时,不仅可以将自己想象成猫咪,还可以展开联想,将自身住在杯子中。作品《自画像:猫仔骨灰瓮》寄希望于物体本身来表达思想,并不需要过多的文笔去描述,这正是后网络艺术的魅力所在。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者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欣赏作品,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所有艺术家都希望看到的,作品借助观众的想法发挥了它的更多可能。

  (二)从线上网站到线下“时代互动”性展览

  何为虚拟艺术空间?其指的是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一个可供艺术家放置艺术作品的展示空间。在该独立空间当中,无论是谁都可以无视地理和空间的限制,使用可以上网的电子设备进行访问。史莱姆引擎当代艺术空间最初是在2017年10月,在方阳、刘树臻以及李汉威等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运营。至于为什么叫史莱姆引擎,那是因为该展览的创始人之一李汉威希望它能有一些不一样的特质。他希望这个引擎是没有特定形状的、流动的状态,并且希望自己能够给展览和当代艺术带来一些新元素。发展到今天,很多美术馆在虚拟空间也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览,这使观众们在家里戴上VR眼镜就能够欣赏到高清展览,在手机上也可以快速浏览。尽管在虚拟空间进行展览的基本条件已经能够达到,但是这种虚拟空间进行展览的技术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但无论如何,通过虚拟空间举办展览这种事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趣事。这种后网络艺术的新展览方式的兴起,更加体现了当代艺术生态的多样性。其实,与一般的当代艺术展览相比较,后网络的艺术展览在一定程度上能更有效地冲击观众的“艺术自觉性”。笔者在参加线下展览时发现,假如并不是每个作品都会有标签等标志,那么有很大一部分没标签的作品会被观众们所忽视。就比如说有一张白色座椅摆放在墙角,那么会有很多观众认为这是一个供人休息的座椅,想要坐上去休息,后来被工作人员提示,这才知道它是该展览的作品。展览会透露出富有时代特色的互动性。参加展览的作品一般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从每个展品来看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从整体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着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特征。观众观看展览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与作者之间的一场互动,比如说雕塑作品要看它的材质,美术作品要看它的色彩运用,建筑作品要看它的构建结构。不同的人可以在展览中体会到不同的含义,这也充分体现了当代艺术的特点:“多义、多元、自由”。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