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探讨教育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教育理论论文(精选11篇)(第3页)

本文共计3401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思政理论课;教学发展;应用优化

  21世纪,随着信息化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信息流通加速,进一步扩大了信息来源通道。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思政理论课教学不断寻求创新优化,相关内容构成越发丰富,同时得益于其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此过程中,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知不足,相应的技术水平落后,忽视学生本位,导致思政理论课教学实效不佳。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互联网经济时代,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为思政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实践,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已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1.成果现

  代教育技术作为教育与技术融合发展的最高水平,基于多样化的元素构成及表现形态,大大提升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视域下,网络互联技术应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并触发了新一轮的创新改革潮流。以此为背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渗入,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和青睐,为其功能价值发挥奠定了基础。同时,高等院校亦逐步加大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入先进装备,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等,满足了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需求。另外从思政理论课程建设上,教师多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实现了不同信息资料的整合,并基于内容大于形式原则,使得教学课件与教学内容匹配度较高,深化了学生的认知体悟。据相关调研结果显示,很多思政教师充分意识到创新变革的重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断丰富思政理论课教学元素构成,通过图片、影像、视频等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并有效地激发了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问题

  现代教育技术带来了思政理论课教学深层次的变革,包括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时空拓展等。但是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位认知有失偏颇,出现了技术至上、反客为主等现象,忽视了以人为本理念的渗入,导致思政理论课教学情感缺失、人文缺失,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这样的应用条件下,现代教育技术不但没能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品质,甚至成了绊脚石,产生反向作用。对于教师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既带来了机遇,又迎接着挑战,对其综合素质素养提出了诸多要求。有些教师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且对其中内容设计缺乏斟酌,导致教学重难点模糊,加之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足,表面上看起到了一定的活跃气氛的效果,但实则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部分思政理论课教学网站上的案例资料陈旧,与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不符,未能贴近大学生活,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思政理论课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教师应坚持问题导向功能,关注其在各构成中的渗透,对相关参与元素提出诸多要求。文章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供参考和借鉴:

  1.更新思想观念

  思想观念作为行为实践的先导,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基础。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人的本质是自由全面发展,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核心内涵。目前来讲,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仅是完成了从“人灌”到“机灌”的转变,人本价值理念极度缺失,触发了新的教学矛盾。因此,新时期,高等院校及教师应客观地看待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强调从“教学维度”审视其功能定位,突出思政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尊重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将教与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赋予现代教育技术更加丰厚的人文价值。具体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应立足于学生发展本位,发挥其教学辅助功能,而非替代教师主导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过程中,思政教师应关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并以此为依据,选用科学的技术形式来优化理论课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注重增强学生的主观情感体验,使之快乐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