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问题及对策论文

42 次下载 2 页 309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信息时代,会计信息化推动了我国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这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会计教育的改革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传统和西方教育理念交互影响下的严峻挑战,文章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思路和对策。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问题及对策论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会计;教育改革

  21世纪人们进入信息时代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并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06年国家发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的规定了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思想和方向。会计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国家提上了战略发展的高度,2009年4月,我国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大方向,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会计信息化的教育改革。本文在分析研究我国会计信息化背景的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意义、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一、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面临的现状

  会计教育是指专业的会计教师利用先进的会计教育理念,通过基本理论、技能和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有关会计思想、做人、做事等方面的过程。随着我国会计信息化得发展,我国的高校会计教育改革已经有所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当前,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初步实现了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的培养目标的转变,并日益呈现出会计全球化趋势。信息时代对我国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提出的新的能力需求,高校的会计教育改革日益侧重培养学生的持续学习、独立分析判断、社会实践、和特殊问题自我处理的能力。另外,会计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会计已经是一种国际化的通用的商业语言。我国的高校会计教育也将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引进来”。但是这种“引进来”的理念却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亟需进一步的改革深化。

  二、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增多,但素质普遍较低

  近年来,尽管高校会计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素质偏差过大,我国高端会计人才的缺口也仍然很大。据相关统计,到2012年,我国580多所高校开设有会计专业,每年输出会计人才超过50万,但仍不能满足我国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我国旧有的会计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普遍存在着缺乏大局和战略眼光,缺乏批判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低下等问题。同时,会计教育存在的功利性目的,造成会计人才的技能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偏差越来越大,不能满足新时期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我国大多数高校虽然开设会计科,但并不全具备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范,很多依旧采用固有的传统教育模式,一般还是采用“讲———记———背———考”的模式。学生很被动的接受理论教学,着重于知识的吸收和学习,缺少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低。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不足,学校也缺少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条件和社会实践基地。

  (三)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

  我国的现有高校会计教学课程与国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外的会计课程一般是三年制24门课程左右,而我国的大多是四年制,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也大部分都在30门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门。课程课时量大且重复课程较多,这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深度不够。同时,我国的会计教学内容不合理主要体现教材的编写上。我国会计教材种类多样,五花八门的,教材的内容不完整,教材知识体系不完善,各高校没有适合本校特色的专业教材,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系统与国际脱轨,原版教材的引进缺乏创新。

  (四)专业设置不规范,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会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会计人才,但我国很多高校会计专业的设置主要是顺应综合性高校办校方针的时代大潮流,是扩大生源的衍生品,会计专业的设置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培养目标、培养体系、考核机制等。一些学校几乎生搬硬套其他学校的专业设置,再将本校其他院系的管理模式复制过来就成立新的会计专业,制度建设严重脱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