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问题及对策论文(第2页)

42 次下载 2 页 3092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的思路和对策

  (一)明确教育目标,转变教育方式

  会计教育改革应该顺应能力导向的高校会计培养目标的必然趋势,分阶段分层次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这就要求针对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生设定不同的培养理念和培养模式:专科应该注重基层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本科要把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结合起来,在培育大众性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选拔出精英人才加以培育,让他们继续深造(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也应该层次分明,分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类培养模式。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教育方式的转变,注重将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同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完善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多维性人才

  会计作为特定经济文化环境的产物,会计这一行业领域必然涉及到经济、文化、信号、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因此会计教育培养目标理应是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也是多维性人才。加强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加强自然人文科学知识和经济与管理知识的基础素质教育,另一方面要将人才培养和素质提高密切结合,加强党对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与国际接轨,注重教学实践

  会计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对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提出新的发展思路。高校教育改革要与国际会计教育模式接轨,积极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会计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重教学的实践。一方面,要重视通识教育,为青年学生搭建走向社会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另一方面,要将课外教育纳入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把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教学教研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结合,使学生在积累研究经验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

  (四)加强会计教育的务实性研究工作

  会计教育改革的研究是近年来教育界和实务界争相研究的热门话题。据相关学者统计,近20年来,我国研究会计教育的文献有200余篇,其中影响较大的刊物是《会计研究》,刊载发表了会计相关文章近百篇。但是,我国的会计教育研究领域大多是属于理论研究,务实性研究缺少,很少有探讨“具体如何去做”的文章。加强会计教育的务实性研究工作,就是要立足实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具体高校的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操作实施意见,并与学校的相关专业合作,将研究成果付诸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忠玉.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大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8月第8期:74-78.

  [2]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06:3-10.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04:26-31.

  [4]刘永泽,孙光国.我国会计教育及会计教育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4.04:77-81.

  [5]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04:20-25.

  [6]吴中春.能力导向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10:100-1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