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支架式语文”教学的支架类型探析

本文共计37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支架式语文”教学的支架类型探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十余年,但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语文学习方法指导,轻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就要注重研究学生,探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搭建知识结构的“脚手架”,实施“支架式语文”教学。“支架式语文”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适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即支架,让学生利用支架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种思想是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支架式语文”教学的支架类型探析

  语文教学中的支架类型多种多样,根据搭建支架的目的,按照知、情、意、行的维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问题式支架―化未知为已知

  1、问题式支架的含义。问题是思维的“启辉器”。问题式支架教学是指以问题为载体,以支架理念指导学生的学习,即在开展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建好问题链,以其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最终顺利完成教学。教师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链构成了课堂教学支架,即问题式支架。这种支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化未知为已知。

  2、问题式支架的操作案例。《唯一的听众》(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片段:

  师:孩子,你们真棒,能通过想象、语言来揣摩老人的心理。但是老人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他为什么说自己耳聋?

  生1:希望小男孩没有心理负担。

  生2:可以放松地练,没有压力地练。

  ……

  师:老人为什么要鼓励这个初次见面、琴技又糟的小男孩?

  生1:他是个热爱音乐的小男孩。

  生2:她希望小男孩不要停下来,能继续练琴……

  师:老人是一位声乐教授,也是名优秀的小提琴手,她更能理解初学者在刚拉琴时琴声难听、不堪入耳,更需要他人的―

  生:(接)鼓励。(板书:鼓励)

  分析:老人的用心良苦隐藏在字里行间,引导学生体会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将矛盾点抛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化未知为已知,一步一步得出老人的语言是在默默鼓励小男孩。问题支架使教学难点轻松突破。

  阿莫纳什维利认为,问题是教育的细胞。教师用一系列层次鲜明的问题链搭建了问题支架,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学生的学习逐渐深入。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学中心向学生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3、问题式支架的操作要求。(1)做好预设。教师在设计教学前做好预设,准确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及其与新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式支架必须以普通学生为标准来预设,需要搭多个支架,再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预设,选择搭建恰当的问题式支架。(2)相机介入。问题式支架教学强调以“最近发展区”作为教师的介入依据。当学生可能在思考、解决问题遇到困难,如百思不得要领或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教师应该及时为学生搭建支架。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供援助,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变换思考的角度,或者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等,使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问题。(3)随机调整。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结合。教师根据预设准备多种多样的支架是必要的,但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不可能完全如教师预设的那样按部就班。这就决定了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能力,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问题式支架。(4)适时撤出。在问题式支架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使学生掌握和内化新学到的知识。学生一旦解决了主问题,达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教师就要适时地撤出支架,帮助学生从当前学习水平向更高的水平攀爬。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后,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时,问题式支架就应该逐步撤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