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财务管理 > 正文

高级财务管理结课论文(精选12篇)(第11页)

本文共计4043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5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以企业并购为例,对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实际上有两种知识传授的思路,一是在传授企业并购知识中传授并购财务管理,一是从传授并购财务管理入手,兼顾一些并购基本知识。如果这样来分析,我国目前许多高级财务管理教材中关于并购的部分基本上可以归为第二类,而一些以并购为主题的教材或专著则可归为第一类。具体的代表如第一类的典型如任淮秀主编之《兼并与收购》(人大版2004),译著则更多;第二类如王化成主编之《高级财务管理学》(第一版、第二版)、杨雄胜主编之《高级财务管理》(第一版)。类似的例子还有,如战略管理与财务战略、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治理,这些区分一方面反映了一定的研究趣向,也反映了知识传授中的不同导向。

  从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角度看,笔者倾向于在现有体系下的侧重于财务方面的知识传授模式,而不是单单剥离出其财务面(再加上一些基本知识),特别是其已有体系已经比较成熟的情况下,就更应该如此。如果这样选择的话,象财务战略、财务治理、并购财务、集团财务等,可以通过学习公司治理、战略管理(关于战略管理课程,自从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中增加了一门战略与风险管理科目之后,很多财务管理专业、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已经把选修或自学战略管理课程当作自己的重要学习任务)、企业并购、企业集团管理等课程来掌握相关知识;如果受限于课时等,则可通过专题研修的方式进行,这实际上也提供了一种确定财务专题研究课程的思路。

  四、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分科教学

  财务管理类知识体系问题具体体现为财务管理知识的分科教学问题。无论是为了解决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系问题(包括上节所述财务管理知识的独立程度问题),还是对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分科教学问题,笔者认为,以现有框架体系作为基础,恐怕是比较可行的一种思路。

  人民大学曾经试图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独立出来,构建单独的课程,经过实践探索之后,还是放弃这一思路,将三者合并为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实际上这也是向国外公司财务的基干回归。这能说明一些问题:课程还是取比较成熟的框架体系更加合适。

  2005年教育部工商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曾对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及其教材编写进行研究,并确定了会计学、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公司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国际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内部控制等课程与教材,这显然是一个使会计与财务管理紧密关联的一种模式。

  从财务管理类知识体系分科角度看,目前,已经相对比较稳定的部分财务管理知识类的课程包括: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成本与管理会计、资产评估、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技术经济学)、投资学、证券投资、税法税务、计算机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如果考虑到通过其他课程传授财务管理知识这一途径,还可以把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公司并购等纳入进来。

  五、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分级教学

  在课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中,需关注如何学的问题,因此会衍生出财务案例、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等课程,而基本知识体系框架则仍然需要有较强的理论架构。

  王化成等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架构,并提出财务管理基本假设、派生假设、具体假设等概念,从假设的具体内容来看,显然深受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当然也预留下大量可以置疑的内容,但这一架构的提出与实践(包括编写教材等)对我国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建设等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因为这毕竟是第一次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价值管理,价值是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和核心概念,真正稳定的知识体系往往是从研究对象着眼进行界定的。价值概念本来已经成为现有财务理论的基本概念,也是财务管理内容的部分之一,比如在财务管理课程中会讨论企业理财目标,并讨论企业价值等相关问题,并以时间价值、风险价值为两翼,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日常营运、分配等逐步展开。

  价值的模糊性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相关课程特别是财务管理知识体系分级的内在基础,价值因此体现为现金、资金、价值(复杂价值)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也体现了价值的不同呈现方式,这三个层面已经可以初步为我们界定财务管理与高级财务管理的界限。现有的公司财务管理,只需小的调整,甚至不需调整,就基本上可以满足现金、资金层面的财务管理框架体系的要求。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