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日本语的语言特点及其蕴含的文化心理(第2页)

24 次下载 2 页 347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那么为何日语不用其固有的词汇表达否定与拒绝呢?日本人认为直接用否定的词汇表示拒绝是很难为情、很失礼的事。 拒绝本身就很过意不去,再用语言刺激对方是非常不礼貌的事情,因而尽可能使用婉转,含糊不清,暧昧的表达方式使对方免受或少受伤害。这种语言表现特点也恰恰反映出日本人以“和”为贵的心理。 大体来说,日本人说话办事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维持彼此之间的关系,保持和谐气氛,尽量避免伤害相互的感情,当然不会当场给人难堪。从语言的表达方式来看,日语是一种情意性和感情色彩很浓的语言。 日本人喜欢用含蓄,委婉的语气说话,让人去体会那弦外之意。这些虽然只是一些语言现象,却反映了日本人的语言心理。 而这种语言心理渗透于日语中的各个部分,使日语具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特点。

  2语言特点背后的心理和文化背景

  通过以上日本人拒绝时所表现出来的语言特点,我们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对委婉、暧昧、间接,如此情有独钟? 在这些语言特点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心理呢? 其实,这种心理主要源于日本人的“过剩配虑”.所谓“过剩配虑”是指日本人在人际关系中,尽量附和对方感情进行交谈,不伤害对方,希望对方也以同样心理对待自己。也就是说日本人非常重视“和”. 为了始终保持人际关系的“和”,把“和”的意思和心情传达给对方,同时期待对方也是如此对待自己。 因此日本人在拒绝对方的时候,为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保持和谐气氛而使用委婉的、间接的表达方式。

  从自然情况看, 日本人生活在地域狭窄的岛屿上, 四面环海,国土狭小,资源贫乏,自然条件恶劣,每个自然村落形成一个部落,部落内的人相互熟知又使用单一语言, 有着同样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所以这种心理默契显得格外重要。 比如说,你问某人第二天是否可以一起做某事时说「明日はいいですか」,回答时说「明日はいいです」。

  那么这个「いいです」,正如前面所说既表示肯定的接受,也表示否定的拒绝。 而作为不太熟悉日语的外国人来说很难分辨是接受还是拒绝,而日本人却能马上明白对方的意思。在语言交际中,句子的深层含义是双方已知的,因此可以准确把握传递的信息。比如,日本人在问对方「どちらへお出かけですか」,决不是单单地问对方“到哪儿去?”.两人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碰面,日本人通常认为对方不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吧,如有事情我愿帮助。在这种心态下才问「どちらへ」的。那么被问者立刻心领神会,为了让对方放心,回答「ちょっとそこまで」,那么这里的「ちょっとそこまで」,其实就是「ご心配くださるな」的同义词 ,只是表示关心 ,没必要告诉对方自己要去的具体地方。 所以含糊其辞也不影响语义的理解,当然不用刨根问底,立刻说「そうですか、お気をつけて」就可以了。而这种寒暄语在欧美人看来是不宜使用的, 如果在相互不熟悉的人之间使用,也许会惹怒对方。因为欧美人认为自己要到哪里去,完全是个人的自由,盘问是一种干涉别人的无礼行为。 可见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形成的心理默契程度和思维方式也不同。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使用得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默契,沟通顺利,能够长期保持圆满的人际关系。 使用不当,令人不快、误解、甚至会伤害感情。 我们这些学习日语的人应该尽可能多了解日本人的语言心理与语言特点,才能正确把握他们的语言行为,使语言真正起到友好交往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中。语言的委婉与粗鄙[J].外语学刊,1993,9.

  [2]铃木孝夫。言叶と文化[M].岩波新书,1993.

  [3]李兆忠。暧昧的日本人[M].广东人民出版社。

  [4]国立国语研究所。言语行动における「配虑」の诸相[M].くろしお出版,20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