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通用5篇)(第5页)

本文共计1087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在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已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它具有可视性、交互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特点,显示了强大的优越性,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但多媒体技术并不是万能的,其在教学的许多方面是借鉴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与功能,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加以发展和提高,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具有简单、便利、经济、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为广大师生所喜爱。教学手段多样化,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不同的教学手段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才能极大地推动医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培养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实用型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赵莉.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1):2121.

  [2]李国明,陈群,陈军剑.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实验室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2,20(1):7373.

  谈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篇4

  关键词:

  多媒体病原生物学

  摘要:

  病原生物学具有内容繁杂、比较枯燥、难以记忆且容易前后混淆的特点,而且病原生物通常肉眼看不见。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有很大难度。本文结合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探讨“多媒体”在课堂教学的应用及其效果。

  1、让黑板“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有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但是枯燥的教学内容和陈旧的教学手段已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过去我们总提倡寓教娱乐,但具体谈怎样去做还没有现成的模式。而“多媒体”教学充分改善了教学气氛,它利用电脑的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让黑板“动”起来,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位心理学家说过“兴趣是激发灵感的动力”,学生们的兴趣可充分带动学生们的思维“活”起来。比如在讲授寄生虫中的蛔虫和晓虫的形态、生活史时,我们利用电脑制作了一组动画:首先画面上采用渐变式缓慢出现了成虫的形态,并在不同部位配上不同颜色及相应的解说,从而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然后,在每一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中,以人体为中心,从虫卵、幼虫到成虫的每一个演变过程中以环形排列在周围,再闪动出现每一个发育阶段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地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记住了蛔虫和烧虫的形态和生活史,同时还能将两者进行区别。

  2、让微观世界“大”起来

  在微生物和寄生虫实验中,观察细菌等微生物时,显微镜的使用频率最高。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学生根本找不到细菌等微生物,更谈不上观察了;而且时常损坏仪器和玻片标本,在经济和教学上都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首先我们把玻片标本制成幻灯片,利用投影仪投到屏幕上,这样真真切切的细菌形态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便可加以讲解,加深记忆。微生物放大了,学生与它们的距离近了,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了。

  3、让知识的函概且“广”起来

  病原生物学的内容较多,而授课时数很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能把主要的知识讲出来,而不能把一些延伸的知识讲述给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而应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使知识涵盖量“广”起来。在讲授细菌、病毒各论的知识和常见的人体寄生虫时,就可以将各种微生物和人体寄生虫制成标本片和精美的动画,学习时将它们投射到投影仪上,并配以恰当的解说词,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各种微生物和常见人体寄生虫的辨别和记忆,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教师彻底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

  素质教育是当前又一在教育界谈论的热门话题。然而仅1一2篇文章和媒体的宣传不够的。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把抽象教学转换成直观教学。但并不是说“多媒体”就是素质教育的形式,它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可以尝试的手段,而且就目前来讲是比较可行的手段。“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等特点,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创设教学情境,展现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丰富的教学信息,从而创造立体化的教学空间。使深奥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能有更多的精力投人到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更新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