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隧道地质勘察中的常用物探方法论文

本文共计365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隧道地质勘察中的常用物探方法论文

  为准确探测隧道施工中遇到的不良地质情况,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隧道地质勘察中的常用物探方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隧道地质勘察中的常用物探方法论文

  前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地面交通需求越来越大,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路面交通线一般由路基、涵洞、隧道等工程建筑物组成。隧道是修建在地层中的地下工程,被广泛用于国防、矿山、水利、市政、公路和铁路等方面。我国地形地貌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断裂破碎带的存在会带来坍塌风险,含水性强的地层会在施工过程中带来透水事故,从而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效率。地球物理方法具有成本低、精度高、连续性强、破坏性小等优点,综合利用不同的物探方法可以非常准确地确定地下地质情况,因此工程物探技术在隧道地质勘察中表现出其优越性。

  1、常见隧道地质灾害

  1.1围岩变形破坏

  围岩变形破坏的表现形式包括:软弱岩层、膨胀性岩土变形、位移,松散层塌落,坚硬岩层岩爆等。

  1.2涌水、突水

  涌水、漏水主要发育于节理裂缝密集带、破碎带,突水主要发生于岩溶、洞穴和含水层带。

  1.3地面塌陷

  主要由隧道内长期涌水和大量抽取地下水造成。

  2、常用物探方法简介

  地球物理勘探是以岩石的电性、磁性、放射性、力学性质的差异为基础,运用不同的数学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地下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并解决地下地质问题的方法。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可选取不同的物探手段。而综合利用不同的方法主要对解决某一地质问题可以带来更精确的解释。

  2.1地震折射波法

  弹性波发生折射遵循斯奈尔定律。地震折射波法是研究在速度分界面上滑行波引起的震动,当地震波以临界角入射时,射线在速度分界面发生全反射,从而引起上边介质的挂点震动,并以某一角度返回地面,被地面检波器接收。该方法可以进行地层划分,为围岩分级提供速度资料,并判断低速带和断层破碎带。该方法勘探深度小,在断层、破碎带判定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2.2电测深法

  电测深法是以地下岩石的电阻率差异为基础,以一定的极距观测不同深度岩层的视电阻率,通过研究地电断面,用以分析地下地质构造或解决地质问题。该方法可以用来划分地层,并查找地下不良地质现象,如岩溶、断层或破碎带。该方法不能进行准确定量解释,受地形起伏影响大。

  2.3地震反射波法

  地震反射波法是在离震源较近的若干观测点上,测定地震波从震源到不同弹性的地层界面上反射回到地面的时间,测线不同位置上的法线反射时间的变化可以反映地下地层的构造形态,从而达到划分地质层位、断层、采空区和岩溶等地质情况。但该方法勘探成本高,山地工作难度大,不能直接反映速度信息。

  2.4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阻率是用高密度布点的原则,从二维地电断面测量电阻率,并根据电阻率值的特征进行地层的划分、查找不良地质体。但该方法受地形影响较大,不能做定量解释,勘探深度有限。

  2.5电磁测深法

  频率域电磁测深法是以地壳中岩石和矿石的导电性与导磁性的差异为基础,分析电磁波在地下不同介质传播过程中的地表表现的不同特征,从而了解地下介质的电性变化情况,以推断地下地质情况。电磁测深方法包括大地电磁测深(MT)、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等。以可控源大地电磁测深法为例,它是基于电磁法理论和麦克斯韦方程组,在音频大地电磁法和大地电磁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工源频率域测深方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送给法的卡尼亚视电阻率方程:

  式中,Ex为电场,Hy为磁场,ρs为视电阻率,f为频率。

  趋肤深度公式如下:

  式中D为探测深度,m;ρ为地表电阻率,Ω·m;f为频率,Hz.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