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通用5篇)(第2页)

本文共计1113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音乐旋律结构与舞蹈表演的关系。舞蹈音乐的旋律结构会在舞蹈表演中起到特别的作用,能够反应编舞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心里的变化。同时又是舞蹈表演的核心与灵魂。所以在编舞时应该把音乐与舞蹈两者的旋律融合统一以达到完美的效果。

  另外舞蹈旋律还有伴奏的作用,它可以带动情绪,改变氛围。一部优秀的舞蹈是离不开音乐旋律的,例如《天鹅湖》、《阿诗玛》、《梁祝》等着名舞蹈作品都是如此。

  3.舞蹈音乐结构与舞蹈表演的情感关系。舞蹈音乐对舞蹈表演情感的表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两者关系密不可分,如果舞蹈音乐过为复杂,那么舞蹈表演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反之,如果舞蹈音乐比较单一,那么舞蹈表演也会变得相对简单。所以,舞蹈表演的情感走向是由舞蹈音乐结构的复杂与否所支配的。统一好二者的关系,舞蹈才会更具观赏性,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结构安排上,音乐与舞蹈应保持着相互呼应,步调统一的关系。它的段落结构能使舞蹈表演更加清晰;它的旋律结构能使舞蹈表演的内容与人物刻画更加深刻;它的情感布局能使舞蹈表演的感情更具层次感从而更加扣人心弦。所以,舞蹈音乐既能反映本身的结构也是整个舞蹈结构的划分依据,是决定一个舞蹈作品是否完整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刘颖。谈舞蹈表演的特征[J]. 艺海。 2008(04)。

  [2]金暄。高职高专教育中舞蹈表演专业的困惑与发展[J]. 大众文艺(理论)。2009(10)。

  [3]林乃桢。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浅议情感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J]. 艺苑。2009(04)。

  [4]饶开芹,蔡昕宇。舞蹈表演"情"之解[J]. 大舞台。 2010(11)。

  [5]鹿新。浅谈眼神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09)。

  [6]颜娟。论中国舞蹈表演的审美要求[J]. 成功(教育)。 2011(07)。   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篇2

  一、音乐对舞蹈教学重要性探讨

  (一)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音乐和舞蹈的关系,犹如鱼儿和水的关系一样密不可分。在高职学校舞蹈教学的过程中,离开了音乐,舞蹈教学就失去了其内在的魅力,显得形单影只。音乐作为舞蹈的灵魂,以其优美的旋律,始终引导着舞者思维的发散,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生动、形象,还可以陶冶舞者的情操,同时把舞者的思想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进而创造出更好的舞蹈作品。如果没有音乐,舞蹈课堂教学的形式就会过于单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大大降低,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了。

  (二)音乐可以诱发舞者的灵感

  音乐具有缓解疲劳,放松心情等方面的作用,舒缓的音乐可以让人保持平静祥和的心情,而激情澎湃的音乐则可以让人热血沸腾,满怀激情。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舞者可以随着音乐或强或弱,或重或轻的优美旋律产生更多的联想,诱发舞者的灵感,使舞蹈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舞蹈动作更加完美,舞蹈的课堂教学气氛将会十分和谐,进而将舞蹈教学提升到新的层次,实现舞蹈课堂教学的目标。

  (三)音乐可以促进内在情感的展现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应只是照本宣科,老师要把自己内在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并通过舞蹈外在动作表现出来,使其成为“有感情色彩的舞蹈”,这一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表现力。表现力强就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完美结合,并在音乐的指引下,把优美的舞蹈展现在大家面前。这更多的乃是内心情感或情绪的释放,音乐可以唤起舞者内心的情感共鸣,激发舞者强烈的情感欲望,达到身心、形体和音乐三者相互交融的境界,对于我们的幼儿教师来说,情感丰富、动作优美的舞蹈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四)音乐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

  任何的课堂教学,如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是必不可少的,高职学校的舞蹈教学也不例外。舞蹈是一项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动作要领众多,稍有不专心就有可能遗忘其中的某个动作,导致整个舞蹈动作不协调,影响舞蹈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课堂教学枯燥无味,机械灌输式的教学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专心致志的学习也就无从谈起,掌握领会舞蹈的每个动作更是一句空谈,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又将会把怎样的舞蹈教授给幼儿呢?由于高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处在对音乐十分喜欢的年龄阶段,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会使舞蹈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加深对舞蹈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推动舞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