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音乐 > 正文

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与歌唱状态(第6页)

27 次下载 7 页 1190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咽腔共鸣的训练

  中声区共鸣的关键是在口咽腔,当你张大嘴巴用镜子照照,会发现后咽壁有许多褶皱,这些褶皱不但不能起共鸣作用,反而会吸收部分声音。如果将后咽壁张开,咽腔腔体会大增,口咽的褶皱被拉平了,此时的口咽腔不但不会吸引,反而会将声音反射出去,使声音变得宏亮而有金属色彩。口要打开,在训练时要将上颌提起向上打开;不要拉下巴以免下巴肌肉紧张和压迫喉肌。用手捏着下巴,使下巴保持稳定而又完全放松,用抬头的方式将口向上打开,这样反复练习。此时你会发现后颈部已经成为一个支点,不论开合都与这个支点有相连。如果下巴真正放松了,则硬口盖(硬腭)可向上开得更大些,硬口盖的前端与头部一齐向上提起使口成喇叭状。由于硬腭前端是声音的释放点,这个练习对于声音的宏亮和唱高音有极大的帮助。

  四、如何唱好高音:

  在意大利的米兰市有一个世界闻名的斯卡拉歌剧院,这里常上演经典歌剧,在这个美声唱法发源地的国度里,许多人都会唱一两段歌剧,正如中国的老百姓许多人都能唱一两段京剧一样,但他们还是愿花钱去买价格不菲的票听歌剧,据说许多年前有一次帕瓦罗蒂在米兰歌剧院演唱时高音破了,观众吼了起来(平常观众的秩序是很好的),因为意大利人认为他们花钱就是来听高音的,由此可见高音对于观众和歌者的重要性。 这一部分所讲的高音,不是正常比较而言的高音,这里所指的是小字二组的a和a以上具体的高音。因为a?是上高音最关键的一个音,如果你的a?唱的很稳,方法正确,再向上进入到降b?就有了基础,如果降b?发声方法对了再向上到c?或以上的高音就只是时间问题了,因为正确发降b?的音,就是发更高音的方法。

  (一)要有高音位置

  有时听人唱歌,你好像觉得那个音不怎么高,当你跟着去唱一下,这才 发现这个音原来相当高。有的人嗓音是天生的“自来高”,而又未经过严格的训练,没有掌握声音的高位安放。高音从物理上讲是基音的频率数字大,但高音在感觉上却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声音位置高。前面说过学声乐就是要找感觉,所以感觉十分重要。 在生活中一个女孩子个子不高,当她穿上一双很高的高跟鞋,再罩上一条长裙,你会感觉她很高;另外一个女孩本来很高,却弯着脊背又穿平跟鞋,你便感觉不到她很高。 唱高音要有高音的色彩,如果没有高位置当然不会有高音色彩。正如一颗钻石上面裹着一层泥,你不会觉得它有何高贵,当它洗掉这层泥,立刻会使你的眼睛为之一亮,若将其交给高级的工匠,经切割打磨做成了钻戒或者项链坠子之类的装饰品,那才真正显出其高贵来。 所谓高位置,即指声音贴着咽后壁上头顶,于前额集中射向上前方。高位置的声音穿透力强,能传递很远;高位置的声音透明而有光彩,它是青春、光明、富丽的象征。

  (二)上高音需要高气压

  平日家里的卫生间或厨房地面脏了,要用水冲一冲,于是用橡皮管接上 水龙头去冲。但有些地方或墙角里的赃物与地板砖结的比较紧,橡皮管中的水冲不动,你会将橡皮管的出水口捏紧些使出水口变小,于是奇迹出现,射出的水流小了,可水压却增大了。由于水压增高而水的冲力增大,故更容易将地板冲洗干净。 那么唱高音也是同样的原理。

  (三)调节中声区的声道

  想要唱好高音,需将喉腔、口腔、口咽腔调节成两个喇叭状,才能使其 与高音频率一致而产生共振,并增加上头腔共鸣的“高”气压。 当唱高音时将喉结(甲状骨)上方的舌骨后部抬起,向后上方移动,这就会使会厌抬高使喉口变小并与咽后壁形成发音管口。这样一来喉腔下面大而上面的喉口变小而形成一个喇叭状,这就形成了一个基音发音管,有点像吹口哨,外面(唇部)小;里面(口腔)大,吹口哨是靠基音管振动(空气柱振动)。就是说在声带振动(簧振动)的同时,也会出现喉头管口振动,整个声带会出现“双声带”的功效。 如何体会舌骨后部抬高呢?你只需要把一只手的大拇指与食指,摸到甲状骨(喉结)与上面的舌骨之间后部的间隙用抬头张大口的练习姿势做一遍,就可感到舌骨的后部抬高了,或者将你的舌头向口外伸出来,舌头伸出越长,舌骨后部抬得越高。 另一方面,当音唱得越高时口腔前端会长得越大,不只是硬腭抬得高,下巴在其肌肉(二腹肌前腹肌和颏舌骨肌)放松的情况下也会向下张开;反之,口腔前端开得越大;口咽腔就会相应缩小,这是软腭会放下来以适应唱高音的需要。这样口腔前端大;口咽腔缩小,形成又一个喇叭形。前面提及过在唱高音时还必须将口咽腔上部的两边肌肉微笑似的向上方拽,这样一来后颈部很坚挺,咽后壁张开将褶皱拉平,就会唱出坚实的高音来。 关于使用腹式呼吸,用吸气状态来歌唱,使用丹田与往中间收紧的臀肌 相对抗,并从后背往上到提气点,以保持胸腔的气压,这些方面不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