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工商管理 > 正文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精选7篇)(第3页)

本文共计195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次,根据上文提到的连锁企业对高职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压力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因此,课程设置的改革需要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第三,师资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待提高。上文提到校企合作要能真正做到工学交替,学中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范畴不能局限于“双师型”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要求教师队伍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更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实践出真知,这就要求把实训、实践类课程搬到企业,同时加强校内企业的建设,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综上所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进行方案设计。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要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创新能力要求,除了基础知识课程的设置以外,还应增设相关提升素质能力和业务技能的课程,如开设抗压教育的心理学课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演讲与口才相关课程、下企业实训课程等。通过增设相关素质教育的课程,使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满足连锁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从连锁经营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兼顾连锁区域性特色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有职业岗位能力、基本人文素质、创新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基本人文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术等;创新适应能力则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生存和人际交往能力。[1]

  其次,在校企合作领域,确定以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思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校企合作应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结合行业、企业,从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内容、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融入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校企合作方式一: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2]校企合作方式二:相关实训课程可设置在企业中完成,如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程与昆山万达奴服装连锁企业合作,学生在门店中做中学、学中做,由实训教师、企业校外导师进行辅导,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利弊论文 篇3

  [摘要]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现代流通业、服务业在我国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扩张速度的加快,各层次管理人才的匮乏成为连锁企业发展的瓶颈。高等院校设置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明确专业定位,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突出物流配送能力为中心教学体系;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保障课程建设及教材开发。

  [关键词]连锁经营;专业特色;物流配送

  1精确专业定位,突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性和针对性

  1.1典型工作过程及岗位分析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立足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培养具有与现代连锁经营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具备较强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精神,精操作、会营销、能管理,能够胜任连锁企业服务与管理岗位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1.2职业岗位群及特色岗位、能力定位

  通过对以上连锁经营体系典型工作流程和任务的分析发现连锁经营主要的岗位(群)为:商场服务岗位的营业员,理货员,收银员,客服人员;商场商品部业务主管及柜组长;连锁店店长;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一线操作技术人员及基层管理人员;配送总监;物流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连锁企业总部及分店信息管理员;连锁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