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通用11篇)(第3页)

本文共计2402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7.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生活能力

  具体课堂教学中,让初中生直观接触生物实物,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讲述“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教师分别准备煮熟的和新鲜的两种蛋,引导细致观察卵结构,讨论鸡卵结构的功能,理解明确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做到学以致用。例如,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多数是背面朝上?为什么本地不产苹果等一系列生活问题。激发学生认真思考,尝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加以解释,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如学习“激素调节”后,让学生思考治疗糖尿病用胰岛素时,是口服好还是注射好,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得出正确的结论。生物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好处。如讲完皮肤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知道如何保护皮肤(卫生、化妆);学习了血液知识,使学生明白义务献血对成人来说不会影响健康,甚至会促进人体造血功能提高;学习了耳的结构,当你遇到激烈的爆炸声或闪电过后的打雷时,不再用手捂住耳朵而应该张开嘴巴;学习了呼吸系统之后,要会做人工呼吸,以备急用。学生对此很感兴趣,激发他们长大立志攻克难关的信心。让趣味教学走进初中生物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感知生物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是教师要做到科学性与生动性的统一,切不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否则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而已,实际上学生并未真正学到知识。

  参考文献

  [1]胡青霞.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J].文教资料,2005.

  [2]包银梨.浅谈多媒体课件中的视觉要素[J].中小学电教,2006.

  [3]赵锡鑫,张国柱.中学生物学教学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初中生生物教学研究论文 篇3

  一、适时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实用性

  为增强学生对生物的感性认。让学生走出课堂,身临其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采集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本知识。例如,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四章中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和植物的有性生殖中,植物的嫁接和花的结构内容,安排在秋季学期,但这是一个收获果实的季节,在农牧村基本看不到盛开的花朵,教师只能通过其他的方法描述花的结构,从而缺失了学生对花的结构的感性认识。而植物嫁接一般在春夏季节,虽然也可在秋季进行嫁接,但绝大部分嫁接成活率极低,这样的嫁接是为教学而教学,淡化了学生对生物学在生活中实用的信念。因此,完全没有必要依照课本安排的时间进行教学,可将这些内容调整到春季学期进行。

  二、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引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巨大的教学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将学生带入富有趣味性与艺术性的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学习知识。这样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烈欲望。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之一。如果学生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来,亲自参与实践操作,使其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充分利用仪器室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国检“两基”验收,农牧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生地物化学科的仪器室、实验室建设已基本满足了教学需要。生物模型、标本、挂图等教具的使用,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根据教材的特点,大量利用生物活体、模型、标本等和课本中相应或相关的生物插图都进行对照。在进行“心脏的结构”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课本上的插图,然后出示心脏的结构模型,让学生对照实物,以“物”解“图”,使学生不仅能对心脏的结构有直观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能提高他们的识图能力和解图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