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高中化学论文(15篇)(第19页)

239 次下载 24 页 42286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营造宽松的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指教师通过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教师为了教学的高效性,会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教学情境。良好教学情境的设置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情境教学不仅可以巩固先前的知识经验,还能通过知识经验的正迁移作用,促进新知识的重组与改造,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同化,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第二,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团体中的相互影响,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教学情境中可以融入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使得学生不再以学习知识为目标,改为以在实际中应用知识为目标,在这种目标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探索问题的原因,以及物质的起源、发展和结果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融入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增加实践性,完善素质教学。高中化学是与实践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时,要充分融入生活的情境。比如在教授燃烧的条件时,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导知识的传授,在问题的回答中,大多数学生都会说可燃物,而忽略了氧气的存在,在这种情境下,教师要强调氧气的无色无味,加深学生对于氧气性质的记忆,并引入生活中的小常识对燃烧需要氧气进行论述。此外,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与现实情况下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相符的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农村高中生思维的全面性和变通性。如镁条为什么能在CO2中燃烧?CO2不是不能支持燃烧吗?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

  3.启发式教学

  变革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对农村高中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创设标准的问题情境,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完成教学任务。农村高中生主动意识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化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在课堂上设置疑惑,让学生感觉“半生不熟”、“似会非会”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迫切地希望解决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在课堂不能一直滔滔不绝的说,也要做到滔滔不绝的问,更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不能提出学生当前能力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采取问题情境的模式,设置一些学生可以通过积极思考而得以解决的问题,否则如果化学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回答出来,会使学生丧失信心,不再认真听讲。教师要善于发问、主动发问、巧妙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增加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才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地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在知其然的情况下也知其所以然,以此为基础进行以后课程的学习。

  4.开展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化学现象的过程传授之后,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化学过程的验证,加深学生对于化学过程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这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要求,更是《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生情绪的稳定性比较差,通过化学实验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持久的注意力以及情绪的稳定性,通过专注性很强的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提升农村高中生的专注力。对于资源比较欠缺的实验,可以以分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在以小组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实验的知识、理论、结果,也在动手的过程中完善人际关系能力,因此开展化学实验对于高效课堂来说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扩大实践操作的教学时间,如果设备设施允许,尽可能每节课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让学生边学边实践,边学边领悟,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倡导预习

  高中化学老师要倡导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有效的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在课堂开始之前,收回预习作业,教师通过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更改,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化学教师在倡导预习时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预习作业应该有一定的难度梯度,较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量的拓展题,通过不同难度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在设置问题时,题不在多而在于精,不能给学生设置大量的预习作业,增加其学习的负担,学生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预习上,而不是回答问题身上,不能本末倒置;第三,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探讨,对于预习成果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及时激励。而对于未预习的学生,要给予鼓励,不能进行批判,更不能体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