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计算机 > 正文

(精)计算机信息管理论文14篇(第21页)

103 次下载 22 页 37723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实践课程较少,影响学生技能提升。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实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据十分重要的比例,能够帮助学生将信息技术、经济管理等知识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但目前多数院校该专业教学建设中实践课程占比较少,与该专业特点不符,几乎不存在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实践课程,导致学生无法掌握企业经营流程、业务流程等方面内容,甚至存在认知误区。

  (三)师资力量有待加强。为培养兼具信息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显然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经济管理知识、会计知识、信息技术等需要有全面的掌握。但目前而言,部分高校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师缺乏复合知识背景,部分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扎实,水平突出,但对于管理流程、会计知识知之甚少,无法将财务知识、管理思想与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无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全方位、全角度的深入教学。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改革的思路

  (一)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时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一个详细的了解,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设置相关课程,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人才的就业,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将课程的设置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更加有针对性,也更具应用价值,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更是如此。所以,高校的教师一定要对本专业的就业信息进行相关的跟踪性社会调查,认识到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展开对课程的设置,使教学课程体系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在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以启发为目的,以讨论、讲练、研究为手段,以案例为形式,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模式,提高和强化学生沟通、参与、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与此同时,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革新,高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紧跟市场发展变化,提高教师对于新技术、新理念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强化教师在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储备。培养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学习的意识,提高教师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

  (三)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限制在课堂教学中,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且学生动手能力也得不到很好地锻炼,不利于学生日后就业。众所周知,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接受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要想毕业后与高等院校学生一样获得公平的就业机会,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才能够在专业范围内发挥自身价值,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因此,教师应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边讲边练的'方式将课本中的理性知识转变为学生的感性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高校应树立工学结合原则,直接参与整个调研、组织和实施过程。确定培养目标应符合以下4个条件:突出高职特色,围绕着工学结合历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机整合,设置更更加偏向于实训的课程;形成与职业能力相关的知识体系,强调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多证书的培养。

  (四)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灵活安排实习单位。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可以到学校安排的单位去实习,也可以自己找单位实习。同时,对于有些找到好工作的同学也可以提前去实习。这种情况下,因为学生在不同地点,所以需要学校特别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高校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有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也给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将培养学生的實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训练放在首要位置,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高技能人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