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精选12篇)(第16页)

本文共计3552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音乐反思能力

  加德纳在探讨有关艺术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时,曾提出过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艺术是一种实在的知识呢?还是认知与元认知的形式?”从心理学上讲,元认知就是个体对自我认知过程的认知,它包括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意识、调节与监控;从音乐智能来讲,加德纳所提出的音乐的反思能力就是音乐的元认知能力,它包括个体对艺术家的作品的评论,也包括个体对自己音乐感知与理解能力的反思与评价,即:反省自己是否理解作品的创作目的?是否了解作品的创作方法?是否体验到作品的效果等?

  根据元认知理论及音乐反思能力的含义,我在音乐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音乐反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例如,在《进行曲》类音乐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进行课外音乐的拓展学习,在注意聆听和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进行曲的同时,关注各类进行曲的特点并予以分类。

  更为主要的是,要学生谈学习的心得体会。一位同学在所写的心得中,首先描述了进行曲创作的历史沿革及其功能,并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表演性进行曲”和“实用性进行曲”,又对每类进行了举例说明,并概述了各类进行曲的特点。而最后他写到:“我突然发现鉴赏音乐并不像我原先想象的那样简单,而是有着相当的文化蕴涵于其中。以前我一味追求流行音乐的潮流,现在开始才对音乐的本质有所注重和认识。”又例如,经过《月夜》单元的音乐教学,一位同学这样写到:“通过这一主题的音乐教学活动,不仅使我对音乐有了更全面的理解,而且让我懂得了生活中,不仅仅只有流行音乐才能感动我,其实许多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乐曲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它能带你进入另外一种不同的境界,让你领略到一些截然不同的景象,开启你思绪的大门,因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从上述两位同学的自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感知与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已开始对音乐的本质与内涵进行思索,同时就自我原先对音乐的理解进入了反思。显然,在思索与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艺术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对音乐的反思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参考资料]:

  1、[美]霍华德.加德纳著,《多元智能》,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2、尹爱青,《音乐审美心理结构的建立》,中国音乐教育,20__年第11期。

  3、杜晓新、冯震著,《元认知与学习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4、霍力岩等著,《多元智力理论与多元智力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__年1月版。

  5、藤守尧,《审美心理描述》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 篇1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踏入我们的生活。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突出了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突出了知识的构建过程,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科学的研究。就物理学科特点而言,它本身与生活结合很紧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只有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觉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从学生发展来看,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应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和经历,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供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应用学习理论,改革和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本课题的开设就是为了向大家表明学习理论的应用研究是不容忽视的,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对这方面引起重视,让更多的教师学会如何应用学习理论到物理教学中去,从而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学习理论揭示了人类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和学说。

  从古至今的学习理论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三大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映—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不去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强调强化是学习成功的关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者当作一个“黑箱”,认为学习是一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他们把观察、分析重点放在行为变化上,关心的是如何获得令人满意的输出,而输出是输入刺激的一种反应。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安排刺激,观察学生的反应,对令人满意的反应予以加强,对令人不满意的反应予以补救或否定来纠正其反应;学生的任务则是做出反应,接受和消化知识。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主要解释学习是在既有行为之上学习新行为的历程,又是关于由“行”而学到习惯性行为的看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