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意境美论文(精选5篇)(第10页)

本文共计2055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6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声律传文思想观点到唐宋诗词繁荣以后,更被一些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所发扬,如初唐的“上官体”、宋代周邦彦的词创作,以及明代戏剧方面的“吴江派”、清代的“格律说”,这些有关声律与文学创作相关至切的思想和主张对于文学的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除上所述及的几种主要的文学传播思想外,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史书以及其他文献典籍中,还星散着很多文学传播思想的因素或成分。如“不虚美,不隐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劝百讽一”、“诗赋欲丽”、“文以载道”、“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以及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之类倡导以修辞藻饰强化诗文主题传播效果的认识表达,还有小说方面的“自娱娱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学功用认识,都可以视为文学传播思想的质素或分子,这里不再一一详论。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以下的认识或结论:首先,中国古代文学传播的范围和深度远没有现今的文学传播宽阔与纵深,而且中国古代所使用的文学概念、传播概念,也跟现今的文学、传播学使用的概念在含义上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古代文人对文学传播的理解和认识,也与今人的看法和观念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决定了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思想过程中,所做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可能更多、更细致,也就是说从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中勾稽和揭示古人的文学传播思想元素、观点和成分是艰难的,但这并不表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思想归纳、提炼和研究的遥不可及。其次,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思想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在文人学者的理论表述中,通过主张要求或认识提倡所提出的思想观点或理论元素;二是通过文人学者的创作倾向或创作实践活动所体现出来的。这两个方面呈现的文学传播思想,往往在同一个时段或历史时期中,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或统一性。再次,以上我们的勾稽和阐释的一些文学传播思想,只是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思想的代表性观点或倾向,并非全部,要细致地、系统地阐释和归纳揭示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思想,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最后,中国古代文学传播思想无论是对于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还是对于中国文学传播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的意境美论文5

  1、转变教学观念,培养综合素质强的人才

  大学教学要从课程内容的教育转变为学生能力的培养。古代文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需要调整为以学生为主的多维立体教学模式,在教育观念上要从研究性、学术性教学转变为应用性教学模式,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这种转变的实现是需要教学中改变以往的模式,而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提出问题并形成观点。把学生引入到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

  2、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2.1联系现实的启发式教学

  与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方法相比,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问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更能体现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知识讲授与互动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如,在课堂讲授中,教师在讲到某篇文学作品时,可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激发同学思考,活络课堂气氛,亦可在课堂讲授结束前,对下节课所讲篇目提些问题,引导同学预习篇目,拓展阅读。这些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这些是比较基础的,且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大多数教师采纳吸收到课堂教学中去了,因此将不赘述。在互动教学中,联系现实显得尤为重要。

  (1)创新思维,古为中用,教育传道与人文素养的培养相结合

  基于应用型办学定位,古代文学看似陈腐,实际上,若能古为今用,则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现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人才时,都强调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从哪儿来?不会是与生俱来,需不断从对经典的学习、消化、变为己用中来。如,《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机智的应用,现代人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是一则很好的例子。基于此,古代文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启发学生联系现实,从不同角度、立场去欣赏经典,走近经典,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显著特点是直接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中文专业虽然不像一些新兴专业那样前景广阔,但也有其优势。面对国内外市场经济形势,社会对语言文字的要求也越来越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