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文化视角下我国古代文学的研究(通用8篇)(第16页)

本文共计345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关键词:能力培养;古代文学;教学策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形成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又对整个中华民族后续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但是,在当前一些高校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中,依然存在重形式、轻能力的现象。教师过分重视对文本字句的理解,却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既无法加强学生实际的古文学修养,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将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重点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对人才的培养和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古代文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传统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西方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在教育学家分析传统教育观念弊病时被首次提出。欧洲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传统教育观念的最根本弊病在于过分重视固有知识的重复积累,却忽视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性的培养。学习者一旦缺乏自主性,脱离了教师、家长等的监督,将难以实现终身学习和独立思考的目标。这样的问题在传统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受到我国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古代文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急于让学生将考试可能出现的知识点多加记忆和背诵,对与考试关系不大的历史背景、文史资料等内容,教师则会一笔带过。不仅如此,为了追赶教学进度、节省课堂时间,教师甚至会将学生自主预习、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的时间省去。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省去这些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时间的同时,也省去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日复一日的背诵和默写中,学生们记住的只是古代文学的皮毛,他们无法领悟到古代文学的真正魅力,也无法燃起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

  (二)市场经济冲击使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重形式、轻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过程中更重视课程的实用性和操作性,高等教育的重点也逐渐转为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加优质的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这使一些高校教师对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负责古代文学教学的教师有些还在使用陈旧的教案和资料,在课上也只是简单地带学生读课文、听写默写,极少开展课堂活动或者布置需要学生查阅资料、深入思考的课后作业。部分高校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逐渐流于形式。

  (三)自主学习能力是古代文学课程发展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哲学将事物发展的推动因素归为内因和外因。二者之中,外因是条件,往往指的是外部条件的推动和影响,而内因则是根本和关键,指的是事物本身的主观能动性。换言之,要想真正推动当代学子对古代文学的兴趣,不断积极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005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将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当代高等教学的重点。这也说明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当代大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学习,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才能够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解,进而培养大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和应用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古代文学课程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引导方式和教学策略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循序渐进地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加强对教师的日常培训,让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方法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在日常的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过程中,必须树立起教师“引导者”的意识。具体来说,就是将教师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定位从课程的“管理者”“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受到传统观念和旧有课堂模式的影响,绝大多数教师在进行古代文学教学时往往习惯于直接将固定的知识点和考点灌输给学生,却忽略了向学生传递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针对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如果学生仅仅只会记忆和背诵,对古代文学真正内涵的理解能力将大大降低。只有掌握科学的方法,理解古代文学的核心内涵,才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古代文学之美,迸发出持久的自主学习的动力。

阅读全文